画猫札记

图文:蒙中

从小学开始学素描和国画,专业课程,除去高中学过几年平面广告设计,大部分时间,也都是画素描和水粉色彩。

我专业成绩一直不错,也质疑过这套素描方法,还和老师辩论过。一次画素描人物写生,有意放弃块面光影造型办法,用国画写神的笔意,将一个胡子拉碴的模特,脸上那点神经质特点,活灵活现再现出来。老师看了,也觉得挺有趣,但并未给我高分。

大学读美院,因为素描色彩都考得不错,按照专业成绩分数,被分到了油画系,但我自己要求转到国画系,继续学我从小就喜欢的国画。可惜学院教育,沿着前苏联的美术体系,塑造了好几代人,国画系的专业课程,也属于这套素描和色彩的体系。因此大学期间,很多课时,也都在画素描色彩。

回头看看,这套美术教学体系的弊端,会把人观察事物的眼睛太过“理性化”、“概念化”,同时,又 “简单化”。因为有从小学国画的经历,读过些历代画论,认识到传统中国画里的“遗貌取神”,笔墨意趣,写意的精神,有着自己的脉络体系,但是这一部分在现代美术教育体系里,却基本被忽略,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所以黄胄画驴那样的素描加速写的办法,成为基本方法,塑造了这个体系里训练出来的人。幸亏有些书法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使我能从这样的形态里跳出来,慢慢把书法用笔的意趣和传统绘画造型的办法结合起来。而今自觉笔下,遗貌取神,尚有几分生动的笔墨意趣。

早年曾教过小孩画画,发现小孩的绘画观察,基本来自直观判断。他们对物象精神气质非常敏感,形不准而神很在。而专业的成人,有了学院那套观察造型能力的训练,大都失去小孩般的直觉感受,仅按照理性逻辑去描绘对象,形似而神失。

自从养了我家猫咪——踏老爷,就偶尔会提笔画几张猫。笔下的猫咪,也不仅仅是踏老爷,表达的是对猫咪的一份个人感情。脑子里存储猫的动态印象,简直太多,闭目追想,如在眼前。画里他们是主子,是伙伴,是朋友,甚至是各种印象里的鲜明人物。前两年攒了些画稿,印过两套木刻水印花笺。今春又起来兴致,一口气又画了一批,笔墨感觉更腴润松弛。

小猫、动物像人一样,有着各自的性情特点。绘画的准确在于传神,妙处在于画的意趣,因此笔墨、造型得围绕这个来。物质、技术越发达的时代,人们看画,往往沉迷于复杂的技术制作,视觉冲击,少见人用这类简淡稚拙,有着写意精神与笔墨意趣的画法。可是艺术创作的本质是什么呢?难道不是表现人对生活对世界的个体理解,抒发真情?

前段时间自己刻的印章,这批作品上也用了一些。“闲庭百花发”、“怀古一何深”、“豹变”、“如寄”、“如幻”、“且遂灌我园”、“宅边有竹林”,这些内容也是我喜欢的,使我想起有猫陪伴的乡下岁月。这样的闲章配在画面,更添几分整体协调,也不枉几个月劳心的折腾。

以上内容选自公号“竹盦”,获授权)

立夏: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绘画:樊枫

公历2023年5月6日

农历癸卯年三月十七日
节气“立夏”

翠园夏趣
纸本水墨
70×40cm
2014

立夏月令解

立夏,四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三候:初候,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 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三候,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荷塘清趣
纸本水墨
68×68cm
1992

(选自“樊枫艺术工作室”公号,获授权)

漫无止境的漫画

图文:许力

漫无止境,在我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艺术之路漫无止境;二是坚持“漫画”的思路无止境。

比如《格尔尼卡》,大家都说象征主义啊、立体主义啊、超现实啊……可我看就是一个大漫画。

漫画无止境。它可以漫延到所有的艺术领域,以致现实生活。

漫画思维,就是离开思维惯性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个“漫”,就是举重若轻,见微知著。是心如猛虎细嗅蔷薇,是不拘成法而万法皆法。

画画,特别是中国写意画,漫画思维是作品上最靓丽的一道光,这道光直接决定作品内涵与格局。从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到徐渭的《墨葡萄》;从齐白石的《不倒翁》到李老十的《如何是好》,纯良的笔墨矗立起作品的筋骨,而漫画思维让作品闪烁思想的光芒。

文学也离不漫画思维。比如钱钟书先生说: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再比如: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不活脱脱就是漫画吗?有漫画感的文字,生动鲜活,是既有人气又有仙气的美妙。

书法呢?书法和漫画没关系了吧?有!

有个大学者叫蒋彝,就是他把一个叫“蝌蝌啃蜡”的饮料改译为“可口可乐”。在他的专著《中国书法》中说:苏东坡的书法有一种幽默感。能看到书法的幽默感需要很高的能力,大多数人看不到并不等于不存在。再看书法经典《爨宝子碑》,那字写得简直就是漫画造型啊,活泼泼地可爱之极。八大山人的画孤傲冷逸,而他的书法却自如天成,于圆劲之中竟有几分姿媚,仿佛看到了八大山人孤愤之中的一丝微笑,很有漫画的意思。所以黄宾虹先生评价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绘画第二是有道理的。这还是表相,而内在里,漫画思维根植于心的人,写字一定不粘不板,开阔多姿。

生活中需要漫画思维更不必说了,谁不想让生活多些快乐、让头脑多一些哲思呢?

只有小画家,没有小画种。

很多大画家的作品都有浓浓的漫味。比如古代石恪的的《二祖调心图》、梁楷的《沷墨仙人图》、徐渭的《墨葡萄》、近代的齐白石的《搔痒图》等等。

2021年3月23日,佳士得拍出巴斯奇亚一张名为《战士》的画,成交价是3.2亿港币,创了亚洲西方艺术品拍卖史的记录。大多数人看不懂,这根本就是一张涂鸦!佳士得的宣传片说:“他化身战士,向艺术史叙述方式挑起挑战”。我相信他“向艺术史叙述方式”所发的挑战,但我以为他没能在漫画思维面前取得完胜。

在艺术发展处于大融合的背景下,画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漫画思维像一味“百搭”的老汤,不论面条烙饼,还是煲菌汤炒白菜,加一勺,顿时爽口爽心,回味无尽。

好汤,都是小火慢炖出来的,所以漫无止境。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绘画:樊枫

公历2023年4月20日

农历癸卯年三月一日
节气“谷雨”

艳中见雅
纸本水墨,70×40cm
2014

谷雨月令解

谷雨 【 去声】,叁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暖风润物
纸本水墨,70×40cm
2014年

(以上内容由樊枫艺术工作室”公号授权)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绘画:樊枫

公历2023年4月5日

农历癸卯年闰二月十五日

节气“清明”

小楼一夜听春雨
纸本水墨
68×68cm,2011年
晓园赏春
纸本水墨
35×71cm
2018

清明月令解

清明,叁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叁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

三候虹始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选自“樊枫艺术工作室”公号,获授权)

我画老常州大运河

图文:季全保

我是喝运河水长大的,生活方式也离不开母亲河的滋养。我的情怀与门口的那条河永远也难舍难分割。今天,虽然河还在,但是我们从前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作为常州市运河办智库专家,又从事书画创作及民俗文化研究多年,只能用画作的方式来记录那段逝去的情结。

运河情思
喝运河水,挑运河水,走运河桥,转眼已走过了一甲子多。我出生在青山路下街,边上就是关河。大运河进入常州后绕了一整圈,所以关河也属于运河水系。我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运河水就是滋养我成长的养分,我对运河的感情就像故乡一样永远挥之不去。

小时候,每天早晨眼睛一睁开,喝的水就是从运河里挑回来的,烧饭的水也是运河的水。随着一点点长大,我开始帮着家人干活,到运河边挑水。上学时,每天都要从运河边走,步行经过运河上的桥,小学要过三座桥,初高中时就变成了四座。

如今,我依然住在运河边,每天都要在河边散散步,感受着河面上吹来的轻风,闻着清新的水汽。每次回忆起运河和故乡,我都想要将这些生命里的记忆绘进长卷中。

运河印象
家门口的河是道风景,更是情感归宿,也是创作源泉。

在我看来,大运河常州段的景致很多,不仅有篦梁灯火、文亨穿月等著名的“西郊八景”,城北、城东、城南也不缺少运河美景。运河由西向东入城,沿途都是佳景。

对我来说,还是老家门口关河的这一段景最美。这条门口的河,在大运河穿城而过后,将古城外的关河也与城池连在一起,使老常州运河沿岸连成一片。我的画作《青山遗韵图》就记录了我家门前那条河——关河的景象和温暖的时光。目前,这幅长卷画了20多米,准备画100米长。

我在运河青山门外的关河旁生活了近70年,正是因为这种眷恋,所以我在画两岸的生息繁衍、市井风俗、民俗民风时特别有感情。

在这之前,我已经创作了多幅运河长卷。运河流淌千年,我特别喜欢“运河”这个创作主题。长卷水墨《运河戚墅堰全景图》,描绘了大运河从白家桥、丁堰到戚墅堰的一段运河风景;《运河盛乾图》,还原了清末民初常州西门运河包括豆市、米市在内的繁华场景;《运河常州段风情画》(上、下卷),画的是运河入常州段40多公里内的两岸市井风俗景色。

平时,我的画桌上堆着一摞摞厚厚的笔记,里面详细记录了我探访运河两岸近百位原住民获得的信息资料,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年逾古稀甚至耄耋之年的老人提供的。在《青山遗韵图》画作中,两岸旁的当铺铁铺、篦箕木梳、铜锡铺、粮栈米店等数百家店家信息,都是我在采访一家家原住民时获得的珍贵资料。

运河未来
我画运河不光是留下美好的运河回忆和景色,更重要的是使古运河的文化底蕴能够活起来。以画作的形式,让运河文化流传得更加深远,使我们子孙后辈能够获得更多的智慧。

如今,老运河已经完成了运输的历史使命,但她依然充满活力,不仅水清岸绿,两岸景观也更加漂亮,成了常州一道靓丽的风景,是渊源悠久的常州文化的一个代表。

在我看来,运河两岸可以多建设一些老牌坊、老店铺,还原老常州里的运河风景,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里,在运河这条母亲河身旁,我们会闻到更多的运河历史味道,感受更多的运河市井气息。

我也准备在有生之年,继续创作和运河有关的画作。通过这样的形式,向更多市民尤其是孩子们,讲述祖祖辈辈生活的运河故事,让运河文化流传得更加深远。

春分: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绘画:樊枫

公历2023年3月21日

农历癸卯年二月三十日

节气“春分”

山静水流开画景
纸本水墨
60×178cm
2011

手机逆时针旋转90°观看完整作品图

春分月令解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通“间”,下同)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春分三候:

一候元鸟至。

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选自“樊枫艺术工作室”公号,获授权)

与父亲告别

文/ 陈雪亮

2023年1月25日上午十时,父亲陈立言在经历了与病魔32天的搏斗后,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1956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从浏阳河边的鹿芝岭,来到长江之滨的武汉市,承蒙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汤文选等恩师的教导和提携,走上了中国画的从艺之路。

66年来,他以非凡的毅力,勤奋的双手,敏锐、巧妙的才思,创造了一大批经典、生动、有温度的艺术形象。

《秋忙》、《新仓》、《浏阳河上》、《屈子怀乡》、《莽莽中原逐鹿时》、《楚辞四章》、《中国历代文星图赞》,代表着他人物画的成就和高度。

《柳荫清韵》、《七夕诗情、《千里荷香云梦泽》、《云湖薄雾》、《书斋清气》、《关山北望》、《园林情趣》、《也知清白滋味长》,则代表着他花鸟画的追求与格调。

在创造这些艺术形象与程式的背后,是日以继夜的砚田耕耘,是苦中作乐的笔墨构思,是矢志不移的精益求精,是一丝不苟的严肃认真。

而且还要应对行政工作的繁芜冗杂,人际关系的千头万绪,柴米油监的生活琐碎,家庭责任的重担在肩。但他从不抱怨,从不说苦,对于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不易,他报以最大的爱和热情,对家人、单位和朋友无比珍重,像慈父一样照顾、关心着周围的人和事。

熟识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和率直。爸爸就是这样,纵使有再多的苦恼和压力,也一个人默默的扛起,只要进到画室,他就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和乐趣。

记得小时候,我常在爸爸的画室里练字,温书,或静静地看他作画,多少次,看到他为完善一张构图,易稿十数次,直到累得眼睛昏花。多少次,因为一个形象和构图的成功,而高兴得满面红光!

在我的眼里,父亲就像一棵大树,为这个大家庭遮风挡雨,他从容、大度、风趣睿智、处变不惊,他的人格魅力让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对他怀有无限的爱戴和依恋。

作者与父亲

回忆和爸爸这多年朝夕相处的日子,一起讨论、交流、品评画作,他总能给我最有效的点拨,也总能看出我最关键的不足。遇到难题时,也总能在他这儿得到推心置腹的建议和及时雨般的帮助,他爽朗的笑声和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回荡在画室里。

每天早上,他会自己去买早点,拿报纸,去工作室泡上一杯绿茶,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晚上,总能看到七楼工作室的灯光,映着他矍铄的身影,他常会用他那厚实、温暖的大手牵着我,在楼下的花坛边散步、聊天,常说:“你看我们院的小环境多好!”说这话时,他就像在看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似的,眯着眼,微笑着。

总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但病魔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无情地带走了这位健康的老人!纵使砚台里的墨还未干,画桌上的毛笔还带着您的温度,儿子却再也看不到那熟识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咳嗽声,再也握不到那温暖的大手,再也寻不见父亲对我亲切的呼唤!

陈立言(右)与冯天瑜

爸爸,您的挚友、亲朋和故旧,大家都怀着对您的回忆,对您的眷恋与不舍,共同祈愿您去往天堂的路走得安详。您的离去,给我们留下铭心的痛苦和永久的怀念,您对亲人、朋友的真挚情感,对艺术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探索,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爸爸,您放心地走吧,我会全力照顾好这个家,照顾好妈妈,我会继承您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秀品德,将您的作品和艺术理念保护好,整理好,宣传好,发扬好。愿您安息,来世,我再做您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