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mpaign Magazine

champaignmagazine.com


香槟杂志

京城拜望姜德明先生

文/ 蒲湖

二〇一五年十月下旬有北京之行,就想拜访姜德明先生,与《芳草地》杂志主编谭宗远老师联系,把此想法说出来,他即与姜先生联系,先生当时就确定了时间。二十七日上午近九时,到朝阳区文化馆谭老师办公室,一女士正与谭老师聊天,应该是谭老师说的一同前往拜访姜先生的子仪了。简单寒暄后,一起到人民日报宿舍,先生家住二楼,按门铃,先生开门,三人随先生径直到书房,先生的家人递上了茶。坐定后,子仪为正在撰写中的《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向先生请教,先生回忆说:“一九五六年夏天由人民日报八版顾问萧乾带着我一起去找陈梦家约稿,当时他住在东四北的钱粮胡同。约到了几篇,人民日报副刊发了。陈对地方剧有兴趣,豫剧、曲剧等,魏喜奎演唱的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挤在前门外的小剧场观看。去过陈家,最多三四次,书房很简易,没有挂书画之类,他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作品都通过我手,他给我写过信,好几封,可惜一封也没有留下来。与他合影过没有,不记得。去时不是走的大马路,是沿着胡同走,进的是路南的一个小旁门。”先生说的人民日报八版顾问,是一九五六年七月一日,人民日报报纸改版,由四版增至八版,创办副刊,副刊没有名称,因在第八版,简称“八版”,萧乾任八版顾问。约到的几篇陈文,即一九五六至五七年八版刊登的《论老根与开花》、《论简朴》、《论间空》、《论人情》、《关于电影<花木兰>》、《要去看一次曲剧》、《看豫剧“樊戏”》等。

“我与萧乾同一间办公室,文艺部主任林淡秋让我跟着萧乾跑,为副刊组稿,让我要特别尊重萧乾,照顾萧乾。萧乾带着我去见各路人马。萧乾自己也动笔写,当时在人民日报发了《万里赶羊记》、《初冬过三峡》,还化名发表了影评。周太玄,生物学家,少年中国学会骨干成员,在东厂胡同社科院图书馆接待的我们,人特别好。谭邦杰,西郊动物园的专家,写过一篇散文,谈动物园野兽夜间叫声的。还见了钱锺书、杨绛、何其芳、冰心、沈从文、杨宪益、黄苗子等等。我还和刘甲一起,到武汉找刘永济、袁昌英、毕奂午约稿。没有约到稿的是钱锺书,给我写过信、签名本,我编副刊几十年,始终没有写一个字,想了各种办法,《谈艺录》补充修改想拿来发表,钱锺书说不要不要,再考虑考虑,三月两月考虑没了。他跟张中行一样,写文法。我的《作家百简》里,钱锺书的信收了两封。”其中一封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九日信婉拒了先生的约稿。“德明同志:不晤忽已经年,时从报刊中获读大文,才思洋溢,娱目赏心。顷奉惠书,忻悉规划刊物,乃大佳事,愚夫妇亟望其成,先睹为快。然虽鼓助兴之掌,终束分劳之手,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奈何奈何!草复。顺颂年禧。钱锺书敬上  杨绛同候。十九日夜。”

谈到与作家、学者见面,我插话说,您有没有带他们的著作请他们签名啊,先生说没有没有,一本也没有,那时候不兴这个。

聊天时,先生手头正在看《书衣文录》(手迹),百花文艺出版社当年五月出版的,在下册三二六、三二七页,是孙犁在先生寄去的孙犁著《津门小集》上写的题跋,先生边看边念:回忆写这些文章时,每日晨五时起床,乘公共汽车至灰堆,改坐“二等”,至白塘口。在农村午饭,下午返至宿舍,已天黑。然后写短文发排,一日一篇,有时一日两篇。今无此精力矣。然在当时,尚有人视为“不劳动”、“精神贵族”、“剥削阶级”者。呜呼,中国作家,所遇亦苦矣。德明同志邮寄嘱题,发些牢骚以应之。一九八一年三月一日下午孙犁题于澹定斋 。接下来的三二八、三二九页,也是孙犁于同一日在《晚华集》上给先生的题跋:此集所收,虽有几篇旧做,然多系近年作品,观其笔意,较之青年时,有失有得,失者为青春热情,得者为老年阅历。不知德明同志以为然否?一九八一年三月一日孙犁。

说到古籍专家、原中国书店雷梦水的《书林琐记》,先生说是他鼓励并收集出版的,当时先生正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任上。

先生与许姬传有联系,书信往还,赠过先生字。我带去了购藏的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五月版《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许姬传签名本,请教先生签名真假,他仔细看后说,是他的字,错不了,错不了。

我和子仪分别带去了先生的著作(编著),请先生签名,看到我带去的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月版《燕城杂记》,他并签并说,这本书少见,印数太少,出版也早。签到《清泉集》、《十年一梦》时,说这都是早期出版,曹辛之装帧设计的。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子仪提议一起合影留念,四人一起,请先生哲嗣姜旗帮忙,拍了一张照片。先生和子仪居中,谭老师和我两边。仔细看墙上,靠右镜框里,是藏书家唐弢赠先生的字:燕市狂歌罢 相将入海王 好书难释手 穷落亦寻常 小诗书赠德明同志两正 唐弢。对于此赠诗,先生《唐弢的信》中说,唐弢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来函:屡蒙索字,不胜汗颜,实在因拙书太不像样。前些时曾专作一诗,结果因写得不好,撕了。诗为五绝,专以赠阁下者,辞云:燕市狂歌罢 相将入海王 好书难释手 穷落亦寻常 。不知尊意如何?倘觉不恰,自当改削或另作,只怕别人见了,以为尔、我竟以鲁、许自视耳,一笑!此赠书先生极为看重,言“如今已成为寒斋的一件珍贵纪念物”。中间和左边为赵龙江老师为先生祝寿所书,中间是〇六年先生七十七岁寿时抄录(明)吴伯裔《墙东诗自记》,左边是〇八年先生七十九岁寿时临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如南山之寿”。之后,先生送我们到门口告别。

读先生的书,影响尤深。如看过《钱基博藏品说明》、《土纸书的特殊价值》、《驴背上驮来的》、《西线无战事》等等文章后,就试着写,先后写了《钱基博捐赠华中师大藏品的下落》、《“译文丛书”与土纸本》、《马背上的图书馆》、《洪深 马彦祥译<西线无战事> 版本趣谈》等文。

读先生的书,字里行间感受到先生的古道热肠。先生的藏书,有他人需要的,尽量提供。高长虹一九二六年北京编的杂志《弦上》,高长虹的家乡要印行高的文集,借去复印过,唐弢、陈漱渝借用过;与周恩来等人组织觉悟社,后担任过地下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烈士马骏用马天安的笔名出版的剧本《出狱之后》,马骏后代从来不知道马骏写过此剧本,把这本革命文物借去复印过;《繆虹遗诗》,西南联大一学生的诗集,李广田作序,李的亲属编李广田文集,借去抄补入集,刘君编撰《中国现代新诗目录》,借去复印过,王景山撰写西南联大文艺社团回忆录,也借去过(《冷摊得来》);庄瑞源主编的“新生文艺丛书”第一辑《暴风雨》,封面目录有小说作者张白怀的名字,文章刊登后,作家张抗抗见告,张白怀是她的父亲,原作佚失多年,先生复印以赠(《暴风雨》);臧克家小说集《挂红》,一九四七年六月读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第一部小说集,作者很珍视,俟一出版即赠诗人、作家冯雪峰:我以我第一个小说习作集,去碰一个严正而深邃的灵魂,并欣待着他的评断。   雪峰兄   三十六、六月    通信处:本市(五)北四川路东宝兴路一三八号。作者本人却无存,先生得知,复印以赠(《诗人的题句》)。

这次拜访之后,想到先生年事已高,就没有再去打扰,这是与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而今,先生五月二十六日远行了。先生在人民日报副刊时,倡导、刊登书话,并身体力行,自己动笔,一发而不可收,对书话的写作、出版大力推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把读书种子撒向广袤的大地。先生的一生,是为书籍的一生,先生《<为书籍的一生>》一文结尾说:“为书籍的一生”是神圣而光荣的!

忆拜访先生时,天气晴朗,金秋的阳光洒在先生书房,温文尔雅的先生坐在书桌与书柜之间谈书人书事的情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寒斋里,先生的书,先生的签名,先生的来信还在,睹物思人,不禁潸然……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