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意大利学版画

文/ 张颂歌

2021年6月,我走进意大利博洛尼亚MAMBO美术馆,看到了意大利极负盛名的画家和版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的原作。

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版画作品

与我之前在杂志和网站上看到的图片比较,除了有质感及色彩上的区别外,千篇一律的题材,颜色在灰度上变化着,视觉冲击力远远不如隔壁的当代艺术展馆,没有夸张绚丽的技法,质朴平淡的笔触在说着话,传达着某种情绪。如果非要用文字表达这种情绪,那应该是安静中的一丝忧郁,平淡中的坦然和松弛,没有什么震撼,就是淡淡的过目不忘。

乔治•莫兰迪 (Giorgio Morandi)

我最终选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版画,是力排家长老师们的众议,三选一(视觉艺术、版画、马赛克艺术)的结果,就是想亲手触摸莫兰迪曾经用过的版画机,在他曾经学习任教终身的地方,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版画。

作者版画习作之一

意大利美术学院中的版画专业叫做Graficad’arte,用中文直译过来话是图形艺术,学生和艺术家们更愿意用“切口”(Incisione)来描述版画作品,我想这种细微的差异能够体现出欧洲对于艺术创作媒介的界定中关于版画不同于其他门类的地方。对于“图形”这个词语,我们一直指的通常是与绘画相关、用符号表示和交流的东西。由于传统的图像复制和复制技术(木雕和金属雕刻)需要通过符号进行结构化,因此通过印刷产生的东西被定义为“图形”。由此“图形艺术”一词意味着印刷的艺术(技术)。更广泛地说,现代意义的“图形”主要指以纸上符号实现表达交流目的的特定图像家族。典型的绘画和印刷,具有不同的代表或交流目的,因情况而异。就我个人在意大利学习的感受而言,意大利的美术学院无疑是更加注重且放大了版画的“图形”又或是“符号”意味。

同当今艺术市场上的版画作品对比,例如数字版画、综合材料版画(运用树脂丙烯热熔胶等材料制版),意大利的版画似乎更加“传统”,版画所独有的可印刷可复制性并没有因为现代出版技术的发达而被忽视和弱化。在制版和刻板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到印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艺术家会在上墨和擦板(擦去板子上多余的油墨)时用一些独特的处理方式让每张作品看起来不是那样的千篇一律,但更多时候这整个过程是机械且统一的。

似乎版画是个古板的专业,人人在工作室中像匠人一般抛光,刻板,上油墨,直到用力转动压印机,没有哪一步流露出艺术家的从容,工作室内的设施绝不算先进,那儿至今还保留着莫兰迪使用过的版画机。

为了飞尘技法所准备的风箱也需要用吹风机把松香粉吹散,这样的的硬件并没有消磨大家的创作热情,不那么便捷的操作仿佛成为了一种必须为艺术而作的牺牲。这个专业之所以还能够保有一席之地也是它能涵盖出版印刷相关的知识,即使不作为艺术品,版画也可以与商业邻域较好地结合。从美院的课程安排来看,除了传统的版画技法(蚀刻,水印木刻,丝网版画)和艺术理论,学生们还会学习到艺术出版课程,手工造纸课,插画课等等,美院会尽可能地去拓宽专业的使用范围。

在漫长的欧洲艺术发展过程中,绘画从最开始为宗教服务,到照相机的问世,再到杜尚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一次次的冲击让绘画的界限一再拓宽,形式也千变万化,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认知也愈发模糊。人们不能再在美院中找到油画专业,视觉艺术系会涵盖装置、雕塑和绘画,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媒介早就没了桎梏,唯独版画还在因为自身特性被限制着,即便早期独有的印刷复制特点在弱化,却依然是绕不开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抛开它作为出版印刷的工具,发现了它独有的艺术语言。钢针划过金属板留下的痕迹,尖锐的凹槽不是画笔能够模仿的,底板的边缘在纸上留下的压痕本就是作品的一部分。

作者版画习作之二

开始创作版画作品,就蚀刻技法而言,最常用的就是锌板,材质相对铜版柔软,用铡刀裁出想要的尺寸,然后便是拿起砂纸,由800目到2000目反复打磨锌板,配合抛光剂,当你手中得到一面镜子时,第一步也就大功告成了。这些是为什么版画作品一般尺幅较小的原因,大尺幅的作品意味着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你的“镜子”,因为任何一点痕迹在压印机的压力下都会在纸上一览无遗。第二步是将打磨好的锌板放在加热板上,为了融化沥青(根据所用技法的不同涂料有时会发生改变)使之均匀地覆盖在锌板上,使用工具将版面置于煤油上方,利用煤油灯的黑烟熏烤沥青直到全部变成黑色。到这里基本的制版步骤就完成了。进入创作阶段艺术家用钢针或是锉刀等工具在锌板上留下记号来创作内容。其原理是刮掉涂层让酸液直接与锌板发生反应形成凹槽,因为腐蚀时间的不同,凹槽的深度也不一样,所以艺术家常常需要和时间赛跑,控制凹槽的深浅。往往刻版和腐蚀这两个动作要反复多次,来达到画面的多层次。这个过程结束后就是最后一步,接下来就是印刷,用清洁剂将底板洗净,擦干,再用塑料片赶压油墨让油墨进入锌板上每一个凹槽,然后用网状织物擦去板上多余的油墨,取出事先准备好打湿过得版画纸,为的是让纸张中的纤维能够完美吸收油墨,避免画面效果过灰。在使用压印机印刷前,还需要仔细校对底板的位置,我们称之为“对版“。一般情况下使印刷内容处于纸张的中间偏上位置,纸张上方留白要少于下方的留白,这样在视觉上较为美观,也是学院中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切准备就绪,将纸覆盖在锌板上,盖上毛毡防止在压印过程中纸张偏移,转动滚轮慢慢揭开毛毡,这一刻是每个版画人心中最为忐忑激动的时候。整个过程中紧张的心随着揭起作品的手慢慢放松下来,紧绷的神经在最后一刻才释放。

博洛尼亚美院版画系教授 Agim Sako版画作品

明明有着繁琐的创作步骤却又在线条和记号里看不到一丝拘泥,我想版画可能本就是存在于桎梏中的美。

(图片由作者提供)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