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塞林格,想《中国往事》

文/ 董菁

我想要书写这个夏天。对于我来说,每个夏天都值得纪念。似乎人生里最美好和残酷的那些经历都发生在夏天。在夏天,我们都变得漂亮。那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大都发生在夏天。在夏天,我们可以旅行。我们可以放肆大笑。女孩露出锁骨。我们可以拥抱大海。你走在街头或郊外,满眼都是茂盛耀眼的绿色。这是一个生命勃发灿烂的季节。花儿都开了。空气里的炎热似乎是一种令你的生命纯度到达高潮的催熟剂。是这个世界对于所有人的一种笨拙而直白的示爱。所有的生命都在享受活着。夏天是一种染发剂,将老人的白头发染黑,他又有了活力。你可以将一朵栀子花别在胸口或发际。你和男孩的约会也发生在夏天。巴黎的卢浮宫在夏天到达它最美的模样。度假也发生在夏天。或许你会邂逅你的爱情。或者,你仅仅只是认为夏天让你在镜子里变得美丽。

这个夏天,我在陪伴家人之余,邂逅了一些书和电影。塞林格是里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我想把这个夏天的所有经历写进一篇文章,但是上帝操控着我的手和思路,他让我书写生命的真谛和那些对于往事的追忆。所有的艺术都只是在回忆。对于那些人生美丽瞬间的纪念。它们或许启发了许多人,为自己写作一部传记或拍摄一部纪录电影。对于我来说,那或许就是一部泛着淡淡柠檬味道的《中国往事》。

这个夏天,我邂逅了塞林格的传记。我想,在这个世界上,一定生活着许多个不为人知的塞林格。他们想隐藏起自己。他们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们自己是唯一的读者。他们化身为那些记者和狗仔,采访他们自己,打探八卦和隐私。他们在独处的时候,会想象自己仿佛刚刚从一个重要的名流云集的聚会上回到家,他们想象自己脱下西装,解开领带,换上拖鞋,独自在客厅喝一杯白开水,发呆,享受片刻的安静。他们去超市,去看一场电影,都是一场大事。他们坐在地铁里,吸引异性的目光,然后匆匆行走在人流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交谈。他们经历各自的低潮时刻,就像塞林格那样从战争中归来,开始写作小说,那些古灵精怪的短篇小说。以及最负盛名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从此,没有人在乎他内心的真相。其实,每一个名人都只是大众工作之余的谈资消遣。我猜想,骄傲的塞林格厌倦了这种虚假。就像其他无数个塞林格厌倦了乏味的成人生活。

真正的塞林格是享受孤独的。谁也不知道作家塞林格为什么选择隐居,直到死亡。阅读这本《塞林格:艺术家逃跑了》小小的传记,是令人失望的。作者托马斯·贝勒尽可能地采访了与塞林格有过交集的所有人,查看了大量的信件和资料,却只是让读者了解了塞林格的详细生平。一个英俊、善良、古怪、才华横溢、不合群的美国男子。我们对他的人生真相依然一无所知。所有的传记都是猜想。

我喜欢塞林格的《九故事》。那些迷人的短篇小说。令人印象深刻。闪烁着人性的微妙的美丽而别致的光芒。而那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其他无数个塞林格却都这样说:我就是那个霍尔顿,我就是那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纯真,免受伤害。他们在心里这样呐喊,只有上帝和天使知道,然后,继续在乏味空虚里生活下去。是的,我是否曾经是那个叛逆的霍尔顿。我在大学时分,在每天去学校上课的公交车上阅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或许就是为了在若干年后,在此刻这样写作。我像16岁的霍尔顿那样独往独来,以反抗现实世界的苦闷和异化。我写作短篇小说《黑色玫瑰》和《蝶蛹》,写一个女孩的孤独和关于一个校园歌手的故事。那是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那个年代,还有校园歌手穿行在校园里,背着吉他,后面跟着他的小女友。我们在一个夏夜相约采访,他在那个夜晚溜进了我们的女生宿舍。寝室里的那些女孩都脸红了。那个晚上,男孩弹奏吉他,歌唱他的原创歌曲和《灰姑娘》,还有沈庆的《青春》。吉他声弥漫在整个宿舍走廊里。成为一种浪漫的传奇。那也是个夏天。大一的夏天。范晓萱和许美静横空出世。我们在不上课的日子里去东门外的录像厅看电影《甜蜜蜜》。一遍又一遍。并不是每个女孩都可以是一朵“黑色玫瑰“。她的那条黑色内裤晾晒在女生宿舍的走廊里,孤寂而倔强。那人生的底子虽然是黑色的,然而它用那残酷的黑色喂养自己,最终壮大,成为一朵高傲的玫瑰花,黑色的玫瑰花。永不凋零。

那些时光无疑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我想我就是那个苦闷的茫然无措的年轻的塞林格。谁也不知道他的人生里,究竟经历了什么。是否体验了无数的折磨和尴尬。体验了绝决的失落和低潮。他是否曾经遭遇过冷眼和朋友的疏远。他是否觉得,自己努力了,却依然无法在人群里得到慰藉。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真理:只有不和任何人产生交集,才能得到自由。他决定做自己。不在意任何他人的看法。他决定独自生活。他没有向第二个人透露自己的内心。或许那真相太残酷和私密。他是所有孤独者的榜样。他守望了自己的秘密。命中注定,这个世界上不可能诞生一部真正的塞林格的传记。

我决定守望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我决定做自己。哪怕那朵玫瑰花只是黑色,不为人所知。我也不要盲目羡慕俗气的红玫瑰和随处可见的油菜花。

阅读塞林格的传记时,我的脑子里随即在同时拍一部电影。塞林格的传记电影。我是导演和制片人。我自己就是一个剧组。决绝而洒脱。我在想象我自己带上器材,独自坐上飞机去往纽约和世界各地。采访认识塞林格的那些陌生人。剧本即是这本传记。我不确定这部电影是否成功。或许我只是拍给自己看。我只是要做自己的王。我想象纽约的冬天和夏天。20世纪30年代。我想象中央公园的冬天的鸭子。我想象15岁的塞林格和30岁的塞林格。我想象杂志《纽约客》的办公大楼。那些一个世纪之前的美国读者。我想象那时清冽的甜蜜的令人想打瞌睡的宽容的空气的味道。我想象女孩们头发油脂的气味。我想象默片时代好莱坞女明星整齐划一的时髦的打扮。是不是让我想起了90年代香港的钟楚红和王祖贤,那些当时流行的西服垫肩和微烫的大波浪披肩发。我想象塞林格和女友乌娜·奥尼尔的爱情。是否就像曾经的约翰尼·德普和薇诺娜·赖德那样甜蜜而著名。不久,他们就分手了。因为乌娜嫁给了卓别林。我想象塞林格所有独处时光的样子。他靠在书桌前宽大的椅子里,不写作的时候,他会发呆。饶有兴致地看窗外树林里的麻雀飞来飞去,扑棱扑棱地,这是他身边唯一的响声。四周都静悄悄的。只有在夜里,卧室的挂钟发出微弱而清晰的”滴答滴答“的声音。挂钟是忠诚的,从不惹麻烦。塞林格选择与之为伴。我想象塞林格在隐居的新罕布什尔州科尼什小镇的那栋房子里,他终日穿着睡衣,吸着拖鞋,在客厅里抽一支烟,然后在傍晚7点睡去,清晨3点醒来,独自在阳台喝着咖啡,看着天慢慢变亮。他会写一部关于独处的小说吗。为此他会改变他的小说风格吗。因为主人公只有一人。一天又一天。不再有机会让他设计那些风趣而灵动的人物对话了。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些跳跃而伤感的意识流吗。或许他已经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设想了自己的死亡方式。想象了未来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或许他会独自哭泣。因为丰盛的孤独和丰盛的自由。或许他厌倦了自己是塞林格。他愿意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华的普通职员。自由地外出旅行。去咖啡馆和朋友聚会。娶一个长相普通但是善良勤劳的妻子,一辈子都没有离婚。然后,看完此生上映的那些电影——如果塞林格热爱电影,或许他不会隐居。热爱电影的人会永远眷念这个世界,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电影院。

1961年《时代》封面塞林格肖像,Robert Vickrey 绘

我期待一部揭密塞林格神秘人生的纪录电影。或许有一天,人们会在清理塞林格故居的时候,找到一卷录音带或录相带。上面盖满了灰尘。塞林格将它隐藏了起来。那是他独自录下的独白或影像。出自无聊或一些私心。他能够想像,在他死去之后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揭秘他的生活真相煞费苦心。他不想自己因为那些不实报道被误解。是否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一部塞林格的纪录电影横空出世,就像在这个夏天,一部关于意大利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纪录电影《音魂掠影》陪伴着我们。我在凌晨两点看完它,泪流满面。我经常在想要享受哭泣的时候,去听莫里康内为电影《美国往事》谱写的配乐。我可以哭得尽兴而畅快。同时,我尝试在内心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中国往事》。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不再是以文革为背景,演员不再穿着军大衣和海魂衫。《平凡的世界》和《人世间》说尽了那个年代。我要拍摄我们的年代。或许电影里,会有一个父亲和他的女儿,在一个夏夜,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路边的一间小屋租电影录像带回家看。那是香港电影《旺角卡门》和《英雄本色》。武汉的夏天,人们将电视机摆放在家门口,那时,人人都在看电视剧《封神榜》。人们就是那样度过夏天的,人们只能在外纳凉,没有空调,我们可以外出,不耽误看剧。她想,这场戏可以拍得很好,就像贾樟柯拍摄他的《站台》。这是属于一个少女的青春往事。属于她的80年代和90年代。她热爱电影,亦喜欢电影配乐。在她的大学时分,她每天坐公交车上学和回家,随声听里是电影《玻璃之城》的原声大碟。她觉得黎明演唱的《今生不再》慰藉了她孤寂的心灵。舒淇举着冰淇淋在香港大学里奔跑的样子是她迷恋的。她那时也是一头黑黑的长长的直发。倔强地穿行在校园里。只是没有爱情。过了许多年,她开始收藏CD。她和一个男孩一起去看电影《东邪西毒》的修复版放映。也是一个夏天。她已经不太记得那些魔幻的剧情,她却很喜欢陈勋奇创作的电影原声。那是一些纯音乐,让人想到古老的苍凉和传奇,爱情的错过与悲悯。那部电影是不是一部关于宋代的爱情往事。她买了《东邪西毒》的原声CD。在旅行的时候,她会放给自己听。闭上眼,想到自己是一个男孩子,爱上了一个女人,一生爱而不得,但是他却不曾后悔。电影《中国往事》要怎么拍,才能表达这一切。那或许是一部散文式的电影。独白。手持摄影。像马力克的电影那样。要怎样用镜头语言表达一个女孩的私人往事。她独自聆听电影配乐的那些时光。那些电影原声大碟。《重庆森林》。《花样年华》。《龙猫》。《荒野大镖客》。《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多年以后,她在北京生活。她结婚了。也是在一个夏夜,她买好了票,和家人坐车穿过北京城,去中山音乐厅听莫里康内的电影配乐演奏音乐会。那时,他已经去世了。那是她在现场聆听交响乐团演奏那些像精灵般创造的一个个美丽深邃的艺术世界的电影配乐。深感震撼。莫里康内的配乐,帮助那些电影更加精准地完成了艺术表达。甚至自成一派,是另一部电影了。它们讲述了人类的忧伤、爱情的美好、对生命往事的怀念与追忆。每个聆听的人都会迅速进入那些电影所要表达的氛围里,经历另一种人生。或者受到启发,拍出自己的故事。

关于这部《中国往事》,舒淇已经不再年轻了,莫里康内死去了,由谁来表演,由谁来配乐呢。如果不能拍成电影,那么就让我将这一切写下来。关于这个夏天。关于塞林格的传奇人生。关于一个女孩的人生往事。此刻,一朵黑色玫瑰在窗外悄悄盛开了。

(图片源自网络)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