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受之
最近要完成一本关于意大利激进设计集团“孟菲斯”的书,主要人物是艾托尔·索扎斯(EttoreSottsass,1917 – 2007)。

我和索扎斯第一次见面,是在1989年9月份。我所在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邀请索扎斯来讲学。美国的学生向来对名人没什么热衷,再牛的人来讲学也是看自己兴趣才决定听不听,没什么偶像崇拜的。但那天大礼堂里真是少见的人山人海,除了学院自己的人之外,还有好多外面的人,设计界的、媒体的,几个最主要的美国电视台,还有美国几个主要的大报纸的记者都来人了,这样关注一个来自意大利的产品设计师,真是罕见。
中午讲座结束后,我和索扎斯就一起在学院餐厅吃饭,聊了两个多小时。他是一个很风趣的人,当我从自己专业角度考虑,希望和他谈谈他在奥利维蒂公司和孟菲斯作设计的时候,他却对我说:我们谈谈女人行不行啊!要知道当时餐厅里好多美国大报记者在做速记呢!这样的话题很容易成为八卦新闻的。他却若无其事地就把话题岔到女人上了,真是典型的意大利人!
索扎斯1917年9月14日生于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Innsbruck,Austria),在意大利的米兰长大,父亲是个建筑师,1939年在都灵理工学院(Politecnicodi Torino in Turin)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他毕业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了,他被征入伍,后来在一次战争中被俘,大部分时间是在南斯拉夫的一个战俘营度过的,我曾经问起过他的这段经历,他轻快的表情很快便消失了,声音变得很低沉,沉吟了半晌,才摇摇头说:不要提了!实在很苦啊!就像恶梦一样。战后,他回到了意大利,于1947年在米兰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其他意大利设计师一起重新建设这个山河破碎的国家,这些人中有很多人都成为他的好朋友,其中有意大利现代设计奠基人之一的吉奥·庞蒂(Gio Ponti)、卡罗”莫利诺(Carlo Mollino )等人。
在米兰刚刚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后不久,他突然对南亚开始感兴趣,于是丢下事务所,一个人跑到印度、缅甸去游历了一番,这个人的性情由此可见一斑。但不幸的是,他游历结束回到意大利后大病一场,几乎爬起不来了,事务所的业务也就可以说完全停止了。他和奥利维蒂公司的老总卡米罗”奥利维蒂(CamilloOlivetti)的儿子安德里亚诺”奥利维蒂(AdrianoOlivetti)是好朋友,安德里亚诺是意大利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他二话不说给索扎斯开了一张空白支票,让他赶紧去美国治病,索扎斯也不客气,马上拿了支票飞到加利福尼亚住院治病。
在加利福尼亚,他和几个“垮掉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精神领袖,包括大名鼎鼎的“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博格(AllenGinsberg)、劳伦斯·菲灵根蒂(Lawrence Ferlinghetti)成了好朋友,这些人在思想上给他很大的影响,使他在文化上更加反叛、更加虚无、更加不服从潮流的拘束。
在索扎斯组织一批基本年龄都在30岁以下的年轻建筑师成立前卫的设计组织“孟菲斯”( the Memphis Group)时,他已经64岁。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已经是“含怡弄儿孙”的年纪了,真是很有点好奇他当时是怎么产生要成立这样一个小组的念头的,是否是抱有什么关于设计的理想和革新愿望。
他听了大笑,觉得这种提法很有意思,但他也特别更正我,说当时成立“孟菲斯“真的有点偶然,就是一帮朋友在一起彻夜喝酒聊天时想到的。当时他们一起听着鲍勃·迪伦(Bob Dylan)的那首“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组织的名称“孟菲斯”就来自这首歌的歌词。这样说来,我倒是觉得跟他的设计风格很是一致,要知道索扎斯从来就不是这么用力的一个人。
孟菲斯这个小团体一共设计了40多件家具、灯具、陶瓷、玻璃器皿、纺织品,色彩绚丽、艳俗、表面光滑、造型古怪和逗趣、图案通俗和恶搞,当时有些评论家评论说,这样的东西恐怕只有那些达拉斯的算命的人才会去买。

孟菲斯的设计是在产品设计上第一次彻底地和现代主义风格分离,完全放弃了没有色彩、功能主义、“少则多”的原则,走向了产品设计的后现代时代,虽然我们可以不喜欢这些设计,但是在设计史上这个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的转折,让我们对设计的发展有了更多元的思考。

1986 年,索扎斯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采访的时候说:孟菲斯好像一副很重的药,你不能用太多,不能够周围只有孟菲斯,谁也不能像吃蛋糕那样吃孟菲斯。
作为工业设计师,索扎斯的客户很多,除了早期的奥利维蒂公司之外,还有诸如菲奥卢齐(Fiorucci)、埃斯普拉特(Esprit),意大利家具公司波特罗诺瓦(Poltronova)、美国的“诺尔国际”(Knoll International)、意大利的阿列西公司(Alessi)等等。而作为一个建筑师,他还设计了洛杉矶比华利山昂贵的购物街罗代尔大道上的“迈耶-什瓦兹画廊”( the Mayer-Schwarz Gallery on Rodeo Drive in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建筑具有强烈的解构和游戏特点。他还给设计第一个苹果电脑鼠标的设计师戴维·凯勒(David M. Kelley)设计了住宅,并和好多建筑师、艺术家合作过项目,包括阿多·齐比其(Aldo Cibic)、詹姆斯·尔温(James Irvine)、玛提奥·桑(Matteo Thun)等等。
2006年,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举办了他的作品回顾展,展出了他设计的大部分作品。他在美国的第一次个人回顾展,引起设计界很大的兴趣。2007年,伦敦又举办了“艾托尔·索扎斯回顾展”(英语展名为“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Ettore Sottsass: Work in Progress, was held at the Design Museum in London ”),西方最重要的博物馆都举办他的展览,足见他在设计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晚年设计的几个住宅,都是色彩极为鲜艳夺目,解构、后现代的游戏感一点也没有减弱,充满活力,永远都保持着年轻人的特点和状态,挑战着主流和传统!总让人觉得,他似乎永远都不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