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王成喜
都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但源泉却不像自来水那样自己流到画家的餐桌上。这就需要画家主动掘取,速写就是体悟生活的手段之一。


我没有现在许多年轻画家那样幸运,能够出身科班而得以系统地学习速写,我那时候大学还没有恢复招生。


我又很幸运,应征入伍后,在部队得到了许多军旅画家影响,养成了坚持画速写的习惯。速写成为我提高绘画基本功及美术创作的必修课,甚至由此影响和提升了我的人生旅程。

速写的经历和故事也很多。曾经一次带领部队美术培训班到农村画一位老太太,其女儿认为我们会把她母亲灵魂画走而大肆辱骂。

又有一次,深入海岛画速写时,因误入军事禁区,我被哨兵误以为特务而“俘虏”。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为创作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我也曾深入老山前线画速写……


当然,速写的意外收获也有。坚持三年钟情于国家重点工程夹河大桥建设工地的速写,本为日课而作,因认为具有史料价值,其中40幅速写被政府相关部门收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坚持深入社区捕捉抗疫场景。今年又为36位抗战老兵画像。边画边感受心灵上的震撼……

不同的画种对速写可有不同的要求,有所侧重,不必千篇一律。我画速写,更注重抓取那些生活中有趣味的瞬间。实践证明,这些素材对于创作是非常有用的。我有时会翻阅自己的速写本,沿着速写的轨迹寻找和延伸创作的思路,从中常常迸发意外的灵感。

另外,我也常常带着相机,实在来不及画时,则以摄影记录。我的体会,觉得照片对创作的帮助并不大,但又比没拍好。倒是那些聊聊数笔速写,不时能引发创作的激情。

速写并非以速度为目的,如果时间充分,尽量画得充分一些,对深入造型还是至关重要的。某些静物写生反而不能含糊,必须仔细观察,弄清来龙去脉,这不只是对工笔画的要求。省略和删减必须建立在提炼基础之上,而不是含糊其辞。这是研究速写特性时一定要兼顾的地方。

作者可以在刹那间完成一幅速写,刹那间也可以迸发创作的灵感。前提是,我们既要勤于动笔,还要勤于思考。不可一味被动地多画,而停留在为速写而速写上,那样就违背了速写的本意。


能画好速写未必一定是优秀画家,但优秀的画家一般都是速写高手。
(以上内容选自“刹那间 时代生活 速写艺术”,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