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官场朋友陈仪

文/ 文祥

鲁迅在权力场中少有朋友,那种真正的朋友如蔡元培者是对鲁迅照应终生的师友,再数得上的好像只有陈仪。国民党取代北洋政府之后,陈仪任过福建省政府主席、台湾行政长官、浙江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员。

陈仪与鲁迅的交往始于“周树人”时期,也是绍兴小同乡,比周树人小两岁。两人都是1902年浙籍官费留日学生。也都是办《浙江潮》主力。《浙江潮》是浙籍留日学生同乡会的刊物。北京鲁迅博物馆里,有张这个同乡会在东京成立时的合影,时在1902年,人数101人,其中有周树人,有没陈仪没注明。但应该是不缺席的。

浙籍同乡会刊《浙江潮》封面

周作人1950年时,靠稿费养家糊口,那一拨落水诸文人大都如此。他在上海《亦报》发稿最多,其中有三篇都涉笔陈仪这个人。一篇题目就叫《许陈邵蔡》,文中说:“有些完全乡谊关系的朋友,大概可以许季茀、陈公侠、邵明之、蔡谷清为例。其实此外也没有什么人。许陈原是同盟会员,后来或者也是国民党吧,末了却都为国民党所杀害。实在是奇怪的事。”此段中许季茀是许寿裳的字、陈公侠是陈仪的字,蔡谷清是蔡元培堂弟。

左起陈仪、许寿裳、周树人、邵明之,1904年 东京

另一篇《陈仪与鲁迅》说:“对于公侠,虽文武不同行,却没有什么隔阂。公侠在成城学校毕业,要进联队实习的时候,曾有一张军装照相送给鲁迅。背后题曰:‘索士兄座右,弟毅拜。丙午年仲夏。’丙午年是1906年,索士为周树人当时的别号,陈仪的本名陈毅。

第三篇为《陈仪的下场》,文中有彼此在日本东京的生活细节。“……与同乡的文科学生还谈得来,许寿裳等人在公寓临时请客,煨起一只鸡两块火腿来的时候,那带长刀的客总是来的。“带长刀的客即陈仪,是知堂老人回想起青年时代,语带俏皮的说法,与五十年代及其后期的枯涩文风截然不同。在我看来知堂老人晚年那种不少人所推崇的风格,也就是种噤若寒蝉,还不能不卖文为生的窘态。

日本东京的成城学校,在东京牛达区原町,是中国留学生入陆军士官学校前的预备学校。1907年陈仪考入“陆士“第五期,蒋介石自称是“陆士“第十期毕业,汤恩伯是第十八期。

陈仪二次赴日,读陆军大学毕业返浙,任孙传芳旗下,浙江第一师师长时,与绍兴乡绅合影,时在1924年

我自己第一次知道陈仪其人,是1984年读曹聚仁的《我与我的世界》,由此推翻累积造成的关于民国政坛的陈见。

曹聚仁书中有篇《一代政人沈仲九》,说沈氏是民国政坛张良、李泌型的幕后人物。台前的是时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陈仪。曹聚仁评说,陈仪是个有见识、有计划、有魄力的人。“福建事变”后,陈仪接掌福建。他在福建主政长达七年之久,规划实行了新政不少的改革。也造就了福建政坛不少新气象、新风气。曹氏在那篇文中,举了闽政改革成果一种,说“陈氏的闽政,首在健全的人事制度。把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权限分明。事务官的职位,不让他们随政务官去留而去留,这是法治基础之一。”这其实就是英国的文官制度。近来也读过一种研究,说陈仪的政治与社会理想,颇近于英国费边社路数。

曹聚仁评价说陈仪近似张居正,张之洞,陈仪自比确是王安石。曹聚仁没说明这三个改革差异在哪儿,我揣摩应是王安石的改革更为激烈。从陈仪自况王安石看,他在日本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颇深,大约还是各种社会主义种激进的一翼,当时日本就是欧洲各种思潮进入中国的桥梁。陈仪个性有棱角,天然与宋代这个发动改革的“拗相公”亲近。他在福建省政府主席任上,就敢捕杀军统福建站副站长张超。当时戴笠已成蒋氏心腹,军统系统接近锦衣卫角色。蒋氏浙籍大同乡,日本“陆士”同学都比不上军统了。此段与军统深仇,酿成10年后的1949年,陈仪策反汤恩伯失算,就是由军统改组成的保密局出手抓捕陈。次年被杀。

对比看,张学良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到蒋经国继位后,放张氏赴美,真是事类命不同。

陈仪主闽政七年,主台政二年,因施政都不依旧路,叫好与喝倒采者都大有人在,与古今改革型政治家遭遇一类。

1947年,治台失败,调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时之陈仪

从台湾任上,陈仪转浙江省政府主席。蒋政权此时已风雨飘摇,朝不保夕。1949年中共军次江南,据传陈仪力劝长期提携的“义子”汤恩伯倒戈,事败被押回台湾。次年被退守台湾孤岛的蒋介石氏下令枪杀,成了蒋氏稳定军心,借来一用的人头。

陈仪任台湾省行政长官时,许寿裳应邀赴台出任省编译馆馆长,时在1946年,不久许氏转任台大中文系主任。两年后的1948年,许氏遭暗杀。其时陈仪已在浙江主政。

以前读《龙坡杂文》时。后两任的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先生在《记坡外翁》一文中,有一段涉笔此案,说“许季茀先生遭窃贼戕害,又不幸适于这时候发生”,因“季茀先生的横祸,大学的朋友们都被莫名的恐怖笼罩着……”此案真象如何,至今我还未读到相关文献。周树人的两位密友,均横死于台湾,前后相距不过二年,呜呼。许寿裳身后,接任台大中文系主任的,是他在京师大学时的门生乔大壮,也即台静农文中的“坡外翁”,台静农又在乔大壮自尽后,接任中文系系主任。

古人说:一死一生,俱见交情。鲁迅先生1936年在上海逝世,极尽ji哀荣。遗属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是陈仪在福建筹措的。数额超出其它方面很多。记得好像是在许广平《鲁迅回忆录》书中有记。

民国时代,各省方面大员,全无心肝,鱼肉黎民者有之;尽心尽力,推行新政者也不少。包括在大陆史书中被抹白了鼻梁的阎锡山,韩复榘,都在地方建设上颇有政绩。更别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的“广西新政”。中国近代史中,转型努力是基本主线,并不自今日始。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