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恽寿平山水册

文/ 竹盦

这些年和人聊如何解读中国画,尤其是宋以后的文人绘画,隐隐感觉有一道坎。读者必须先弄清楚中国文化中非常核心的一个概念:“志于道,游于艺”。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一(竹庵临本)

在这样的文化特征里,文人画,已经并非简单意义上仅仅是视觉物像概念的绘画。它更多了一层类似“修道”的意思。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二(竹庵临本)

这里的“道”,贯穿了中国人的自然观、文化观和审美。为什么那么多古代文人画家给自己起号“xx道人”,其实并非都是出家做和尚做道士的意思,而是在强调如此“游于艺”,是在“志于道”前提下的修炼行为。因此我们能在画中感受到“士气”、“仙气”、“烟霞气”这样独特气质。(这也是为何我们在今人的画里,很难见到这样的气质)。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三(竹庵临本)

文人画体系里最精妙的、最好的笔墨,已经和画什么题材、内容关系不太大。好笔墨从心所欲,无一不合于宇宙自然的变化与节奏规律。即古人所谓造化在我,我即造化。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四(竹庵临本)

清代画家恽寿平就是修炼到这层境界的大画家。成就最高的,是其面貌独特的没骨花卉。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五(竹庵临本)

有研究者指出他的山水精彩程度超过同时的四王。以前我也有类似的看法,现在再看看恽寿平的山水笔墨,才情、灵气逼人,但论功力,比起四王还是略逊一筹。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六(竹庵临本)

细品恽寿平的山水,除了有士气和仙气,还有种其他人笔下罕见的,非常特别的气质——秀嫩之气。秀是七分灵动加三分生拙,嫩是脱掉习气后的不故作老态。不为时风左右,不为成法所囿,实在难能可贵。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七(竹庵临本)

他的画跋也写得精彩,不少句子闪现着他的艺术理想与个人感悟。比如《题石谷画》他提出“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趣,谓之逸格。”这也是他绘画追求的方向。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八(竹庵临本)

他的笔墨,秀嫩之外,更有种风流自赏与襟怀的散淡、孤傲。这也是四王笔下所没有的。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九(竹庵临本)

无锡博物馆藏这套恽寿平精品山水册子,刚好有本旧的空白册页尺寸大小仿佛,于是借此重新温习了一下。雨窗独坐,画境心境,都在笔下了。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十(竹庵临本)

(来源:“竹盦”公号,获授权)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