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呈现与思考

图、文:赵克

人在童年便有了破坏的本能,即攻击性。我的青少年,所受教育少不了斗争和好人坏人两分法,本能加濡染,便总有些莫名的仇恨和叛逆在心里憋着,那时特爱看打仗故事,爱跟小伙伴比比划划,摔个跤较个劲。

成年后,八十年代,画武打连环画,武打插图,略知南拳北腿之皮毛,勾画些花拳绣腿之招式,很倾注了些激奋。

武侠打斗,惊险故事,本属坊间通俗文学一支,吆吆喝喝,打打杀杀,少不了感官刺激,所谓斗争哲学,也为打斗故事赋予了某些意识形态正确性。

思想有所成熟后,创作中凡战争题材便有所选择了,画过反侵略战争(代表作为抗日题材组画《吾儿谨记》),非义战则避开,后来这一类也少画了。其实我性本善,具悲悯心,也知道“将军脚下白骨堆”一说。

普世之下,诸如绅士淑女、礼仪之邦、廉耻自知、礼让三先等道德规范训诫之辞,大家熟知,现代政治文明几百年,法律条文完备,道德总体趋善,为何人性仍时不时在蛮荒丛林边缘徘徊,人类仍要互相伤害?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都有过关于战争深层起因的探究。曾翻阅赵鑫珊《战争背后的男性贺尔蒙》一书,作者分析人类战争的生物性根源,探讨人类攻击性,揭示男性荷尔蒙在战争中所起作用,以犯罪生物学观点分析战争行为,书中还提及这些概念:和平主义,根绝战争冒险,要商场要足球场不要战场,文化艺术总是世界和解的基础之一,等等。

笔者赞同这些理智思考,也赞同资中筠先生所说:很多东西是可以谈出来的。

是的,有啥不能谈,人类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协商、礼让、互利。以自由市场经济观点看,利益协商,产生契约,遵守契约,便是文明。

近年,借用托尔斯泰《和平与战争》书名为题,创作了一组略具象征意味的画(该组画将继续扩大)。

遵朋友嘱选编相关题材作品,趁此整理机会,捋出演变思路,并按大略时间顺序予以罗列。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