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庵里》手绘花笺

书法、绘画及文字:竹庵

《竹庵里—诗词 小楷 花笺》后记


初中时,我对古典文学和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将毛边纸裁齐,厚厚一摞,对折,中间垫张画有竖格的硬纸,利用每天午休时间,用毛笔小楷一页页抄《唐诗三百首》。经两个学期方得竣工,然后加上封面,用丝线装订起来,又做了个布面函套,弄成了人生第一部手抄本。

记得彼时渝州夏日的酷热,西窗下,蝉鸣嘶嘶,汗水顺着臂膀浸湿了臂下的毡布;冬日阴冷,端坐抄书,不知不觉双脚早已冻木。这部抄本,至今仍在身边,字迹虽然稚拙,但少年的心实在虔静,跟随笔尖文字,在古人诗境里遨游。如此书写经历与只是阅读背诵,给人不一样的体验,把笔之际,似乎离风雅不远。这种美好经历的加持,使得后来我对文学、书画的热爱一直不减。

2016年初移居喜洲万花溪畔的竹庵,读书写字、种花灌园之余又开始手痒。从古典里拣出些平日喜欢的诗词,取宣纸裁成统一规格,用影格先计算好字数和位置,单页成篇,陆续书写了几十万字的这类小楷册页。

整体再看白纸黑字,直觉得寡淡,于是调色点染,索性画成花笺。

花纹笺纸最早可见实物是北宋时期很含蓄的砑花笺纸,隐隐约约,含蓄典雅,砑花技术类似现在的钢印原理。挨到晚明时期,木版水印的套色花笺才开始大量盛行,著名的如《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等。这类笺纸的使用,一直到晚清民国时期,依旧可观,其间郑振铎与鲁迅曾一起编过赫赫有名的《北平笺谱》。在此类纸上书写,比素纸上雅致美观,即便日常书信,也仿佛是一件艺术品了。

《齐白石自述》里回忆早年在乡间参加诗社雅集,他手绘一些花笺给大家用,想来真是风雅又奢侈的事情,只可惜实物竟然一张也没能留下来。晚近名家留下的手绘花笺书写的墨迹,印象中没见过几件。一般木刻水印花笺,图案和后来书写者所写内容难有呼应。与印的花笺比较,手绘花笺每页都可以不尽相同,取材造境自由,能与书写的内容相贴合。书与画的风格,整体更能统一,这便是我闲暇时乐于以此自遣的美好理由吧。

大理四季确乎不同于渝州。春季窗外垂柳新绿,鹅黄如丝,田塍间各种花开,散步折几枝野草、野花插在案头的陶罐里,颇有些古朴的神味。夏季空气温润,几乎每日都会落一阵雨,却不缠绵悱恻,雨停后迅速回到蓝天白云,窗明几净,使人舒展。清秋良宵,月光洒进来,虫鸣唧唧,在窗外,在阶前,甚至书橱边,却使人感觉静极了,时间也仿佛凝固。冬日生起壁炉,阳光从天窗照到书桌上,煮水壶冒着水汽,滋滋地柔声轻响。四季光阴流转,最多的消遣,便是一边阅读,一边磨墨,进而将一个个汉字转换于纸上,从临帖中渐渐找到符合自己审美意趣的小楷,这本身便是种非常享受的过程。

以前读书人日常书写,除去书信、文稿,其他多是这类的书写状态,在一笔一画中,人慢慢放松,静下来,便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古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心境。久之,诗词与字迹、画笔,自然相融,可以让人忘却诸多忧愁烦恼,得到一个安住内心的地方,渐渐地学会与自己相处。

在以前,书法基础是基于人们的书写日常。见字如见人,人们常把字和整个人联系起来。字写得好,能得到一份别人的尊重,还能成为科举仕途的敲门砖。在今天这个键盘和网络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时代,用笔书写,已经彻底从实用中退出。书写日渐变成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消遣与静心的方式。诗词之美、汉字之美、绘画之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亲近它们。中国传统艺术自有其超越时代的魅力、不朽的价值,因为它们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与高超智慧。

不必苛求拿起毛笔,人人都能成为书家,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地用现代人的方式去亲近古典。得闲抄写几首诗词文学作品,浸淫其中,获得艺术上的陶冶与身心的安顿。

这本小书所收录的诗词,都是任由个人趣好,书写时不成体系的选择,时间先后跨度也有两三年。加上手边的底本版本并不统一,多以影印木刻线装宋版书和明清的精抄本、影宋刻本为主,加上一些长期临帖、书写养成爱用异体字与省笔、简笔写法的“恶习”,如将“闲”字写成“ ”、“明”字写成“ ”、“灯”字写成“鐙”等等,与今日规范汉字和通行本写法不同。没有重写和修改处理的原因,是想保留日常书写的这点“原生态”。今选取部分付梓,每首诗词一侧,都按照今天标准的通行本,做了释文和简单的注释,便于读者对照阅读。另加一句按语,是我对这些诗词一点随性的感受。

在此感谢范景中先生的赐序,感谢扬之水、陆灏先生的推荐。愿这些遣兴小品,能在大家欣赏阅读古典诗词的同时,收获另一种方式的审美体验。

(以上内容选自“竹盦”,获作者授权)

1 thought on “《竹庵里》手绘花笺”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