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 | 符坚=F
策展| 孙凤=S

F:立秋节气的用图《溪山渔隐图》,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唐伯虎。

S:立秋时节炎热尚未消解,却也凉风有信,平添了几分爽朗清气。以秋季水景入画的《溪山渔隐图》,俨然一份古代社会精英“水上休闲慢生活指南”,观之宁心畅意,正如画卷中乾隆钤印所言:“几暇怡情”,“得佳趣”。《溪山渔隐图》以设色水墨绘于绢素,湖海山岩之间有高士或泛舟访友,或品茗交谈,或凭栏眺望,或垂纶闲钓,不一而足。红枫之下、川瀑之前,更有双舟比邻,一人清流濯足、横笛而奏,一人闲散半卧、击掌相和。意境悠然淡远、宠辱偕忘,因此王宠题跋曰:“时一展玩,则心与理契,情与趣会。令日从事于车尘马足间者,不无惭负于斯图耶?”不负斯图的“生活方式”,也体现在许多隐居题材的诗中:
山居秋瞑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蟾宫曲·山间书事
元 吴西逸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
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
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
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明四家中,虽则沈周苍润高古,文征明文采丰盛(高产劳模),仇英工细明艳,然而可以说,唐寅确是其中最为深刻老辣、才情超拔、涉猎宽广的。他的独创性渗透在冒仙气的《桃花庵歌》、华丽丽的《王蜀宫妓图》中,在山水画中则笔意纵横而不失精准,直追宋人之风骨肌理又别开生面。正如画卷后隔水陆治题跋:“子畏先生此图,画法苍古,出入营丘(李成)晞古(李唐)之间。丹枫黄叶,瀑布流泉,叠渚回汀,悠然映带。诗翁野老,纵谈垂钓,使观者参物外之高踪。豁心情之纡郁,天机流动,泼泼眼底。非先生灵腕之妙。其能若是哉,展卷披对,能忘高山景行之想。”“溪山”题材中,如果说范宽《溪山行旅图》是高山仰止的“高远”巅峰,那么《溪山渔隐图》可说是景行行止的“平远”佳作。

纵206.3厘米 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渔隐图》据推测为唐寅晚年所作,画中的自题诗颇耐人寻味:“茶灶鱼竿养野心,水田漠漠树阴阴。太平时节英雄懒,湖海无边草泽深。”身世功名既如浮云,笑傲江湖却也真切。秋月春风、青山夕阳之中,渔樵问答、对酒当歌之际,便成为了此时此刻:
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山渔隐图 明 唐寅 绢本设色水墨
纵29.4厘米 横35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上内容获允选自“Phoenix 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