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注:今日刊载的速写系列第三辑,作者系黄鹤楼总建筑师,甫于今年去世。特发本专集以资纪念。
绘画及文字:向欣然

我从1950年起,就在武汉生活,至今我对城里大街小巷的老房子,还保持着童年时的记忆和感情。有人说,这就是乡愁。在我成为一名建筑师后,职业的习惯促使我把一些有名的老房子逐个画下来,这就成了在“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口号声中能够永久保持“一样”的东西。

建筑师绘画,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和艺术修养,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后,只要有出差外地的机会,总不会忘记带上速写本。频繁的差旅生活增长了见闻,这就有了后面所画的桂林山水、重庆山城、上海外滩和江南水乡等等速写。




不曾想到的是,当年如实记录的景色,时隔多年之后,竟成了时代和社会沧桑巨变的见证,这就是所谓写实绘画的功能体现吧。

上世纪70年代末参加黄鹤楼工程设计以前,我一直是用普通钢笔画速写,并刻意追求单线白描之美,其实这对表现力是一种束缚,采用何种技法还是应该根据对象而异。



黄鹤楼筹建初期(1978-1980),为了使新黄鹤楼的设计有所借鉴,有关部门组织设计人员赴国内一些名胜古迹调研考察,了解现存大型古建楼阁(含塔)造型方面的资料,研究未来制作仿古建筑的可能性问题。同时广泛搜集各地古建园林的资料,为未来黄鹤楼公园的建设做准备。我在调研过程中绘制了大量速写,通过集中时间内全神贯注地眼观手绘,大大加强了我对古建范例的理解和记忆,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心体验,对后来的设计工作有很大帮助。










这些速写都是用美工笔绘制的,线条可粗细自如,还可以大块涂黑,颇有国画韵味。
(本期作品图片及文字由作者亲属提供并授权)
[…] 黄鹤楼建筑师的速写 […]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