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符坚=F
策展| 孙凤=S

F:夏至为什么选择马远《水图》来体现“韬光·清和”的状态?
S:“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这日北半球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达到时间的一个极致状态。极点也是临界点,阳极生阴,亢龙有悔,从而继续在变化中平衡。
夏至日作
唐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因此,越是艳阳高照、气温蒸腾,越需要沉静清和,韬光养晦。此时观看南宋重要画家马远的《水图》,顿生清凉意境。《水图》由十二册页成卷,以水为描绘主体,笔法变化万千,曲尽水态之妙。除第一段残缺半幅无图名外,其余十一幅均有皇后杨氏题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迴波、云生苍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据考,《水图》以十二个“天之大数”寓意当时的十二州,因此这幅垂范之作更具历史价值。杨皇后精于鉴赏,题咏恰切,我们之前在“小寒”节气中提到的马远之子马麟《层叠冰绡图》,也有杨皇后题诗。若在今天,或许她会是一位很有见地的“策展人”,联想到英国凯特王妃也做策展,都是文化艺术的积极推动者呢。另外,杨皇后也“颇善丹青”,据传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的《百花图卷》即为其做婕妤时所作。



纵26.8cm 横20.7cm / 41.6cm 故宫博物院藏
回到水的题材,在我们的文化中可谓古往今来滔滔不绝。有时间的隐喻,譬如《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空间体量的认知,譬如《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有史诗般的开阖,譬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由物及人的比兴,譬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而豪情万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 李白《将进酒》)时而意态天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时而多情善感:“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时而怡然自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此时再看马远的十二《水图》,便又多了数重意象呼应,波光粼粼,回味无穷。
(以上内容获允选自“Phoenix 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