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庆瓷板釉彩画

釉彩画绘制:管家庆

身入色彩迷宫中

:谭文祥

看管家庆先生的画,能清晰感觉色彩洪流扑面而来。色彩在画面上勃发、涌动、喷发、闪烁、相互撕扯、浸润、变幻。天地洪荒中,色彩成唯一主导,充满你的视觉感知,你一跤跌到大潮水里,不辨东西,只能随波逐流而去。

这是当下VR技术,科幻影视追求的效果。

色彩是人类经验的不可缺少的感知模式,更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视觉表达模式。

宋元以降,文人画成中国画主流之后,色彩运用被“墨分五色”挤到边缘位置。而同时期的西方绘画,却在色彩理论,色彩表达,色料研制上大跨步前行。

这当然不是立论说:以墨线骨架立身的中国水墨画一定弱于用体积色彩塑形的西方绘画,那是深层文化传统、民族性格问题。

十九世纪下半世纪绘画上的印象派颠覆了西方所有流派,包括文艺复兴三杰,古典主义,尤其是浪漫主义的色彩表达,将历来的稳定明确的色彩结构,一举变成含混,向阴影中延伸,变动不定,闪烁,繁杂的色彩。

印象派还坚守在“随形赋影”绘画大格局中,只是此“彩”非彼“彩”罢了。如《红楼梦》中所说“此鸭头非彼丫头”。

又几十年后,跟进印象派的各种先锋派别,越来越激进,更是将架上绘画本身否定掉了。色彩上也变幻如万花筒,比如波洛克的“滴彩”,没有具象,仅有色彩,仅关注色阶和色值配合。对于艺术史家来说,波洛克是“急进的新的自由感”,基于超现实主义的“不加预思”,“自动”的创作理念。

插说点西方艺术史,不是显摆论画的基本功,是因为我们可以从管家庆先生的釉彩画中,很容易找到莫奈的色彩感受,在他的佛像系列,荷系列那类留存具象的作品中。也能从纯抽象,以色彩为主角的作品中找到波洛克的色彩趣味,那是种迷失感。观众只要紧盯十分钟,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隐去,色彩迷宫遮蔽眼前一切。

管家庆先生的作品是新东西,即使从当下学院派艺术所谓的“综合材料”分科也是新东西。因为它是新媒材,即使创作观念可以归并到即有表达经验。

管家庆先生是设计学博士生导师,却痴迷于不预设,变数极多的半人工半天成釉彩画。这绝对是个创作经验分裂的好个案: 设计学的前提就是预设,掌控。釉彩画似人生随波逐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是个颇具趣味也能“过度阐释”的案例,好写专论专著。文中也设置了许多点,供有学术兴趣的往前推演。只是此处为大众传媒,不好摆学术谱,还是就此打住。学老祖宗所说的: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悟得到悟不到;悟得多,悟得少,全在各人自己。

去看作品吧。

1 thought on “管家庆瓷板釉彩画”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