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喜欢你过的生活,你可以过你喜欢的生活。— 音乐剧《芝加哥》
绘画及文字:樊枫

纸本水墨
139cm×69cm
2020年3月

设色纸本
35cm×27cm
2018年

设色纸本
139cm×69cm
2017年
艺术史家巫鸿先生曾两度求学中央美术学院,续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现任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致力于亚洲艺术的教学与研究,2000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2014年,他曾顺道随朋友造访武汉美术馆,恰巧我在外出差,遗憾地错过了,不期在2015年,木心美术馆的开馆活动中偶遇。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随和、沉稳、谈吐敏锐,很快能切入要点。记得那时他向我讲述,当年他是如何把木心先生的作品介绍到美国,以及在运输作品时将作品放在自己的轿车上而遇到的一些惊险故事等等。

设色纸本
47cm×45cm
2020年3月

设色纸本
47cm×45cm
2020年3月

设色纸本
47cm×45cm
2020年3月
与巫鸿先生的再晤是2016年,我从纽约飞至芝加哥探望女儿女婿,想着一定找时间去拜访这位大学者。
他的寓所位于密歇根湖畔,离我的住所相距约4公里,我们约好在一个晴朗的上午10点去他家见面。那天,我和妻女走进了一幢近百余年历史的高层建筑,这幢物业在楼道序厅有个访客登记,在黑人保安的引导下,我们乘坐电梯直接上到巫鸿先生家中,彼时,他与夫人已在电梯前迎着我们一行了。
主人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居所:这是一间宽敞的大平层,客厅连接着电梯,每个开放式的巨大的窗口都呈现出别样的自然风貌,放眼望去,密歇根湖尽收眼底,不竟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设色纸本
47cm×45cm
2020年3月
室内墙壁上,悬挂了许多当代影像作品,一时也叫不上作者的姓名,却是非常熟悉的图像记忆,林林总总、应接不暇。坐定在客厅的沙发后,见我盯着茶几上散放着的几颗葵瓜子,教授告诉我说那是艾未未的作品,一早听说过这个创作,也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他想起我是从事架上绘画的,于是拿出木心先生送给他的几幅小作品——卡纸水墨,极为精致的抽象风景画,大家一起欣赏了一番。
我曾听他的学生唐克扬说:大凡去先生家的都能有幸听他介绍这幢房子。果然,教授介绍了一番这栋大楼和周边建筑群。据说上世纪初,芝加哥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密西根湖畔的这个建筑群无疑是当时最摩登和时尚的了。

设色纸本
47cm×45cm
2020年3月

设色纸本
47cm×45cm
2020年3月
之后,巫鸿先生又谈到他的研究方向,话题不知不觉带到了中午,教授邀请我们一行去芝大的教师餐厅用餐,我欣然应允,想着他虽身处异域,却仍然保留着东方式的待客习惯,不觉又亲近了许多。
午餐后,在教授的亲自导览下,我们参观了芝加哥大学古埃及博物馆和一个欧洲近现代艺术手稿展。展厅中,他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法国现代艺术家杜尚的装置手稿等,并说这些灵感全部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他还对我说:“我们的民族在历史、政治、文化上经常处于断代,把历史切成了碎片,显然我们的艺术文化也是断代的,也只能“碎片化”研究。



纸本水墨
139cm×69cm
2017年

设色纸本
35cm×27cm
2018年
巫鸿先生是一个极善影响人的学者,我感悟到他的感染力——艺术与生活的存在关系。
我如是思想:艺术家是将生活转变成艺术,而作为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的巫鸿,是在日常生活中把“艺术史”与生活捆绑,认为“艺术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他将所见的建筑视为雕像,将文物器皿比做建筑。他认为这个时代中的电视、电脑、手机屏幕中的图像,就是时代的艺术符号,随时伴随着我们的当代生活。
(作品图片、文字及照片由作者提供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