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足球论

编注:作者的专长是治史,著述之外,业余也爱看足球比赛,并戏称自己为伪球迷。这份以观众视角立论的足球建言,作者授权香槟丛刊发表。

| 冯天瑜

(一)中国不能放弃足球

二十年来国足败绩连连,一届不如一届,痛心疾首之国人发出放弃之议,我以为此议万万不可。一者,足球乃世界第一运动,其技艺之精采、民众动员力之巨大,无与伦比,泱泱大国之吾华岂能弃之!二者,中国不乏热爱足球的人群,弃之即大逆民意。既不能弃,则唯有把足球“搞”上去这华山一条路。

(二)史之追溯

(1)有人把《水浒》中高俅擅长的蹴鞠(可上溯到唐代)说成足球始祖,这只能视作笑谈,认真不得。现代足球运动英国人发明,百年来一直是西欧拉美的强项,这当然与欧美人的体质特征和技能传统有关,中国从来屈居弱势。然就东亚而论,上海天津等滨海城市在1920年代启动足球,在东亚略居先进,故20-30年代的东亚(或称远东)足球赛,中国有九获冠军的不凡战绩。吾人往往以此证明“老子先前比你阔”,但不要忘记,那时亚洲踢足球的大概只有中、日等三五个国家及地区,且基本是业余球队,东亚足球冠军的含金量甚低,拿来对比今日的衰微尚可,若当真以为那时便有象样的足球传统,则见笑大方了。

(2)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足球运动方兴未艾,建立省队及火车头队(铁路系统队)、八一队(军队队),我念中学时看过几场,留下难忘印象。那时的国足在亚洲名列前矛,日本不是对手,但与欧洲比还差距颇大,记得50年代末匈牙利队(非主力队)把国足打了个8比1。记得有报道称,终场后贺龙恼火地对国足说,匈队拼抢厉害,中国队也应该往上拼嘛,怕啥子嘛!这是保有尚武精神的人讲的话。但这个问题国足似乎一直没有解决,凡遇贴身紧逼、合理冲撞,就软下去。这不能单单归结为体质问题,战斗精神缺失不能回避。(2019年11月15号里皮的辞职发言,也涉及此点)。文革中,外国来华比赛的只有阿尔巴尼亚队,从来是阿胜中败,而阿在欧洲大约算得三流队。

综论之,50-70年代,中国是亚洲强队(只稍弱于南北朝鲜队,优于日本队及阿拉伯诸队),但较之欧洲,又弱许多。置之世界,那时中国足球大概三流水平。

(3)1982年中国开始电视转播足球世界杯赛,我们这些人关注足球大概正式发端于此。应该说,80年代国足起步不错,容志行、古广明时代的中国足球技艺与战斗精神为人称道,是亚洲强队无疑,两届皆走到世界杯出线边沿,被新西兰这样的欧式队伍挤压下来,中国队怯于强悍的欧美队这个老问题没有解决。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足球采纳国际足球的各种前卫办法,诸如俱乐部制,联赛制,高薪聘请外国教练(包括顶级名帅),引入外援球员,派遣少年去足球强国(巴西、西班牙等)留学,球员进入英超、西甲踢球,等等,似乎也收到某些实效,如李铁、李金羽等少时留学巴西的球员成为国足主力,后来充任教练,孙继海、武磊等在欧洲俱乐部踢球者技术提升,中超联赛似乎有声有色,在亚冠赛中表现不凡,等等。但这一切皆未能扭转中国足球颓势,江河日下的国足,如今已沦为亚洲二三流队、世界不入流队,往往臣服泰国,与菲律宾、越南乃至马尔代夫战得不相上下,更多次惨败于战火纷飞、球员不能在国内组队的叙利亚……,种种不堪,使国足成为国人多年嘲骂的对象。一时间,前景迷茫,不知出路何在。

热爱足球如吾者,以为对失败者一味嘲骂,既不人道,亦无济于事,故勉为作原因剖析,并冒昧提出建策,以就教于同好诸君。

(三)一个民众钟爱足球的大国,足球水平却如此低下的原因浅析

大国足球强盛者不少,显赫者如巴西、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世界杯冠军几被列强包揽(小国仅有乌拉圭早年举起过两届大力神杯)。有些大国不是足球强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些大国足球不受待见,如印度人喜欢板球、曲棍球,漠然于足球;美国人热衷橄榄球、篮球,足球却被冷落,近二十年稍加提倡(如请球王贝利加入美国的宇宙队),足球水平迅速上升,多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

中国属于另类,在足球问题上深陷悖论:一方面,国人热爱足球,非欧美国家,像中国这样熟知贝利、马拉多纳、贝肯鲍尔、巴乔、普拉蒂尼、克林斯曼,以至梅西、C罗等足球明星的少见;国足表现长期不佳,但每当国足出战,人们还是屏气凝神地观看,殷殷寄望(然多以失望告终)。国家又给足球事业投资巨万,足球运动员收入远高于屡获世界冠军的女排及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国足聘请洋教练,收入超过世界诸顶级强队教练收入之总和。凡此种种,说明吾国吾民对足球的用心之深、期待之切。然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足球水平却一直徘徊在低档次,进入新世纪,更败落到惨不忍睹的地歩。

中国足球沉沦的直接原因,足球业内在技术层面有所指陈,如中国队一直未能形成适当的风格,学过巴西,学过西班牙,近又倾向意大利,当下的主教练里皮便是意国名帅,曾率意队获得过世界杯冠军。但中国队因频繁更换各国教练,在诸风格间换来倒去,至今四不像,画虎不成反类犬,毫无特色,连早年容志行的中场指挥若定、古广明的边线准确传中、郝海东的中路迅猛突破,现在已难得一见,武磊式的天才球员则凤毛麟角,不成格局;当年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似有成效,亦未延续下来。而今之国足,已然一支没有风格、少有闪光点、散漫无序的队伍。

反观日本,1980年代末以来认真学习巴西,聘人称“白贝利”的巴西足球名宿济科长期任教练,又汲纳巴西球员入国家队,深获巴西球风,近年又借鉴法国、西班牙技战术,综汇有成,俨然一派颇具章法的日本风;韩国则执着学习德意志战车,强悍甚有过之,21届世界杯赛竟然战胜老师,德国人唏嘘慨叹。比较同为东亚黄种人的韩日,吾国的问题在哪里?这要请业内专家总结,门外如吾等,无法赞一辞。

但我们可以说的是:探究中国足球长期低迷的原因,不能仅在足球队内部打转,或仅从技术层面就事论事,还有必要探讨其背后的结构性要素,外行如吾者就此作老生常谈。

(1)从体质人类学分析,国足长期低迷,似乎可归因于中国人体质强健不足。但反例是,以灵巧见长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项目,中国人经艰苦努力,早已攀登极峰,并保持风格,有长盛不衰之势;需要高强度体能的三大球,则落下风,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排球有网隔两边,球员无须身体冲撞,中国人尚有作为,如女排练就高超技艺,一再登顶,国人拥为民族英雄。对力量要求更高的男排不敌欧美,然在亚洲仍算强队。贴身肉搏的篮球,中国便无法长踞高位,巨人穆铁柱、郑海霞、姚明在场时,男女篮球尚可一战(女篮好像进过世界前四男篮进过前八),但巨人一去,怯于贴身紧逼的中国蓝球便直线跌落,现在常败于韩国、伊朗。至于近逼抢断、飞身堵截的足球,中国人更短板毕露。数十年间,国足逢欧美必败,除技不如人外,气力有亏也一望即知。

有人举韩国、日本之例反驳曰:韩、日与中国同为东亚黄种,为何足球进入世界次级强队行列?这是表浅之议,回避了体质改造上升的必要性这一症结问题。其实,稍究即知,韩、日深知体弱之弊,故在近几十年间从基层做起,持之以恒地培育国民体质,终于明显上升,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注重国民体质改良,二战以后,包括经济十分困难的上世纪40年代后期,每天为每个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一磅牛奶,诸如此类措施,使日本人战后几十年间平均身高增加十公分(现在再不能说“东洋矮子”了。我在日本讲学数年发现,与我同龄人普遍矮于我,而下一辈、下下辈普遍比我高,比我强健)。今天足球赛场上的日本队,体能水平早已超过中国队而可与欧美队抗衡。韩国队体能之强,欧美队亦畏惧三分。韩日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高,建立在国民体质普遍上升基础之上。中国足球体能问题的解决,当然不只是给11个上场球员补充营养,而必须在提高全民体质上切实用力用心,例如给中小学生提供营养餐,加強体育锻练之类。时下学生戴眼镜的越来越多,弱不禁风者时常可见,大一学生军训,晕倒场地者常有。高中学生一天到晩昏天黑地地背书、记标准答案,进入大学晕倒军训场一点也不奇怪。

全民健身,中小学生普遍矫健,方有可能涌现如龙似虎的11名健儿驰骋绿茵场。抓国足体能,不能只是把武磊、张琳芃等十几个国家队员养好就可了事的。我们应该建立提升青少年体质体能的战略,切实施行,待以时日,必见成效。以吾国时下财力,只要少铺张浪费一些,少为装饰门面大把投币,学生营养餐问题,以及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的解决并非难事。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有能力办到的,要克服“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毛病。——当年容志行、古广明退役后都有办足球学校计划,但无下文。其实这类学校若能坚持下来必有成就。派少年赴巴西留学之类,也应坚持,若多有几届,多一些李铁、李金羽,中国队状态或许改观。

(2)从文化人类学分析,国足低迷乃因球员在坚毅顽强、求技至精两方面皆有亏欠。里皮辞职时怒斥国足,讲的正是这两方面问题。以前吾对里皮没有印象,只知是高价聘请的世界级名帅,但他也没有点石成金的妙法,在短期克服国足痼疾,但他毕竟洞悉此痼疾,别时口吐实话。老帅离去,其箴言不可随风而去。

足球是勇敢者的运动、顽强者的运动。而从赛场可见,国足的战斗意志不如欧美队、不如韩日队,前几天赛事显示,也不如临时组建的叙利亚队。我们不应单单指责国足,嘲骂也当适可而止,因为国足的不争气,正反映了囯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都有责任。二十几年前,中日两国中学生组成拉练队伍,行进途中,中国孩子纷纷叫苦叫累,随行的家长心疼孩子,劝其脱队休息,拉练至终点,一清点,多是日本孩子。据说随行日本人笑曰:中国不足虑,看看他们的孩子吧。国足不是天兵天将,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从我们的学堂和家庭出来的,他们欠于坚韧顽强,或许可以从那支拉练队伍的中外比较中找到一些成因线索。

足球运动又是高技术运动,巴西、阿根廷运动员将足球技术发挥到艺术境界,他们传球、过人、射门堪称绿茵场上的芭蕾,今之西班牙、法国的球艺之精也可与之比美。而国足一向技术粗糙,传接球失误频繁,富于想象力的塞球、精准射门少见。故在“求技惟精”方面,中国还得向拉美队,向欧洲拉丁派认真学习。以中国人的长于灵巧性 ,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还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这里有必要提出“足球文化”概念,其间包括意志与德行,智慧与技巧,战略与战术诸论题。21届世界杯赛期间,央视曾介绍过法国的足球学校,那里培育着一种兼具勇敢与智慧的足球文化,我们的研习处正在这里,当然,这种文化的精义不止用于足球。

(四)前路何在

前文已言:中国不能放弃足球,因为人民需要足球,人民热爱足球。既然足球不可或缺,那么就应该讨论,中国足球的前路何在?下面略陈两条建策。

甲 奠基培土策

将足球事业比喻为一株生长着的大树,若盼其根深叶茂、花果盛美,必须培殖深厚肥沃的土壤。

国与民切勿急功近利,一味短平快,试图浇一盆水,此树便盛产花果,如外请某名帅装点门楣,引进二三外援疾速提高技术水平,以高薪刺激球员战斗意志等等。以上诸法不妨临时采用,但皆非疗本之策。

治本之要义,在改良国民体质,提振国民精神。这都需作长远安排。仅以改良国民体质而论,当实行比战后日本更完善的青少年营养餐供应制及少年体操制(切忌学生终日擂功应试),持之以恒实行下去,五年小效、十年中效、二十年大效。中小学生每人营养早餐(一瓶牛奶,一个鸡蛋,一面包或馒头)十元足矣,一年三千元,两亿中小学生共需六千亿,此笔经费,可从肃贪所得款、奢华面子工程款中获取,节制向委内瑞拉一类国家投放有去无回巨款,也是款源之一。营养餐制可在一二十年内,使中华民族的少年体质增强,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足球则强也为题中之义。成此事者,立不世之功,当授诺贝尔和平奖。(决非戏言!)中国球员体能低下之弊,将随之获解矣。

乙 国足民办䇿

几十年来,各项文体事业皆由国办,成败得失俱在,此不具论。仅就国足而言,国办基本失效,则为不争的事实。

吾国可谓重视足球,拨巨款、用能臣,就干部配备言,几近极致。袁伟民,以五连冠女排主帅名闻天下,魄力智慧堪称上乘,他就任国家体委主任后,主管足球,但几年下来,国足一无长进,种种毛病依然故我。后任体育局副局长蔡振华,乒乓球世界冠军、继为国乒总教练,对“国球”屡建功勋,荣任国家体育局副长后,分管足球,几年间常在重大足球赛事上看到他干练的身影。然而,几年下来,国足下滑之势并未遏止,且败象愈演愈烈。可见,袁、蔡等体育界能人即使掌握重权,在旧体制下,也不能疗治足球痼疾,江河日下态势难以挽回。媒体关于足球界黑幕时有报道,吾等外人姑妄听之,底里不明,但足球界病灶深沉,以致国家使出浑身解数,亦不能令其复振,则是明摆着的事实。为国人钟爱的足球计,只能建议——终止国办,启动民办。此议决非意气之论。

第一,世界上所有先进的足球国,足球皆由公司经营,世界杯开赛时,方组建国家队,国家给予资助,而实际队务(特别是比赛技战术、使用球员的决定)全由足球界人士主持。总统或总理的使命是观战以示支持,颁奖以示鼓励。克罗地亚女总统不坐总统专机,与队员同机前往赛地,赛场上更全然混同于球迷。她没有“领导”足球,而是“支持”足球。简言之,足球民办乃国际通例,唯吾国国办,又很不成功,就不必坚守此种中国特色了。

第二,近二十年,我国追随国际潮流,实行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皆为民办,虽不能说成绩卓著,却也差强人意。有些俱乐部办得不错,如许家印的恒大队,某某某的上港队,已成亚洲顶尖的俱乐部队,数获亚冠冠军。阎志的卓尔队今年异军突起,杀入中超,气势如虹。俱乐部队的经验和初步成功,证明足球民办大有希望。里皮指导的民办恒大队,屡获亚冠冠军,与韩、日队交手,从来不落下风,而同样是里皮,率恒大主力(包括两名外援),还精选上港等队优秀选手,组成国办的国家队,却战绩极差(平菲律宾这样的弱队,输叙利亚这样的临时组合队),原故何在?我不了解情况,不能妄议,但从比赛结果看,民办优于国办是一目了然的。

第三,网球女杰李娜拒绝国队干预,自主竞赛战绩辉煌。其经验见于她的自述和记者报道。这是民办优势的一例。有报道说,郎平接手女排教练的一个条件,是不要排协干预。女排近年的几次大胜,得益于她与球队的自主努力。

体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必须调动人的创造精神,民办是调动之一法。约请“有志者”“有才者”“有钱者”合力民办足球,国家给予支持、赞助,积以时日,中国足球或许可以走上康庄大道。

(五)余议

国足惨败,全国一片骂声。国足、足协应该深责,但一味诅咒并无意义,多年经验证明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愈骂愈下行。我们无力无能下球场助战,但还是应该帮着想办法、找出路。现在要补述的是我们观众存在的问题:对运动员(广而言之,对各种人与事)胜宠败辱,这反映了国民性的一个老毛病一一成王败寇。

以现代体育为例,朱建华两破跳高世界记录(最好成绩2米39,至今中国无人企及),国人欢呼,视朱为中国田径运动希望之星。朱参加悉尼奥运会,只跳出2米31,获季军,国人一片谩骂,朱在上海的家,玻璃窗全被砸破。后来朱愤而出国,从此别离故土:伤心!没意思!当时为朱说公道话的,只有时任总理,他说,朱为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唯一田径奖牌,应该肯定。我以为,还应补充一句,朱即使铜牌没有拿到,其体育贡献也不可抹杀。

今天被视为民族英雄的郎平,也有深受贬损的时候:十年前她率女排失利,也是骂声不绝;她到美国打球、任教练,本是国际惯例,竟被责为“卖国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史学是成王败寇的渊薮,至今余韵犹在。司马迁是一异类,他为失败英雄项羽立本纪,他冒死为败将李陵陈情(历述其优良品格和以往的卓越战绩),遭遇腐刑。太史公为我们树立榜样。

谈到体育观众的态度,鲁迅留有箴言一一他最敬重的是赛跑落在最后却坚持到底的运动员和为这种运动员热烈鼓掌的观众。

吾衰老,当不了运动员,却应该做那样的观众。那样的观众多了,中国足球的希望也就多了一分。

(图片来自网络)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