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及文字:黎德利
小时候,父亲带我到叔叔家去玩,那是一栋爬满青蔓的老房子,奇特的外观、迷似的回廊、精美的壁炉里闪烁着神秘的火光。那种美感霎时打动了我。这些老房子有什么样的来历?那些或明或暗的光影里曾走过谁的影子?在影壁回廊之间,又有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这些都唤起了我儿时无限的遐想。

长大了,我开始用画笔描绘这些老房子。有了相机后,又开始用胶片来记录这些老房子,我的相机快门在频闪,记录下来的影像在增加。但是,这些过往时光的见证者,这些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正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逐渐消失。

印象从城市的记忆开始,与自己生活曾经密切相关,那些熟悉的事儿代表的是城市成长的轨迹,是自已曾经经历过的真实,让人倍感亲切。过去的回忆、现在的领悟、未来的升华融为一体,记录的是一座城市。

500年城市物质文化的留存遗珍,建筑艺术的包容厚重,历代先贤的人生足迹,无不向我们传递展示着悠远、凝重、丰富的城市文明和瑰丽多姿,使我更加挚爱迷恋这个城市。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说得好:“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一座没有历史建筑的城市是有愧于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除了纪录影像,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附:读者评论
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是什么?是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长城,是故宫,这些打上古代文明印迹的宏伟建筑,恰是现代文明所惑缺而难以补偿的。
梁从诫先生说,再好的现代建筑也无法与古建相比,古建是无法复制的,绝不是金钱买得来的。他为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宝贝被折除而痛心疾首,每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古建。
黎德利的"迷城"揭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20年多年的时间里,那些见证近现代历史的街道和建筑在城市改造中消逝殆尽,几代人成长的美好记忆永远定格在相册里,人们回不到曾生活过的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了,除了扎心的痛惜,更多的是无奈。
十多年前,大学同学搞了个入校30周年聚会,专门到母校一游,可是给人的感觉并不美好。我们熟悉的车辆厂至校门的那些莱畦去哪里了?校园里密密麻麻的高大法国梧桐树去哪里了?还有我们上课的红色砖楼呢?中文楼、幸福楼呢?都不见了!我们到此找不到承载我们记忆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何须来此一游,这些高大的教学楼与我何干?触景所生的情,是悲凉,谈不上任何的喜悦。
这种经历与感受正是所有追寻历史文化足迹的人们所共有的。历史的街巷与建筑虽说破旧,但它们深深地融入并承载了与其朝夕相伴的人们的成长经历、美好记忆与特殊情感,它们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好好保护的,否则我们的城市就将变成一座迷城。
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是什么?是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长城,是故宫,这些打上古代文明印迹的宏伟建筑,恰是现代文明所惑缺而难以补偿的。梁从诫先生说,再好的现代建筑也无法与古建相比,古建是无法复制的,绝不是金钱买得来的。他为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宝贝被折除而痛心疾首,每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古建。黎德利的"迷城"揭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20年多年的时间里,那些见证近现代历史的街道和建筑在城市改造中消逝殆尽,几代人成长的美好记忆永远定格在相册里,人们回不到曾生活过的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了,除了扎心的痛惜,更多的是无奈。十多年前,大学同学搞了个入校30周年聚会,专门到母校一游,可是给人的感觉并不美好。我们熟悉的车辆厂至校门的那些莱畦去哪里了?校园里密密麻麻的高大法国梧桐树去哪里了?还有我们上课的红色砖楼呢?中文楼、幸福楼呢?都不见了!我们到此找不到承载我们记忆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何须来此一游,这些高大的教学楼与我何干?触景所生的情,是悲凉,谈不上任何的喜悦。这种经历与感受正是所有追寻历史文化足迹的人们所共有的。历史的街巷与建筑虽说破旧,但它们深深地融入并承载了与其朝夕相伴的人们的成长经历、美好记忆与特殊情感,它们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好好保护的,否则我们的城市就将变成一座迷城。
LikeLike
[…] 谜城 […]
LikeLike
好棒啊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