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国》,顾湘 著,理想国出品,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1月出版

理想国imaginist:
21世纪初,顾湘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攻读新闻系硕士学位,本书记录的便是她在俄罗斯的三年留学生活。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循时间记述秋季的课业、冬季的阅读或夏季夜晚的湖泊,存在于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室的朋友们,乃至坐火车、搬宿舍、遭贼、打工、恋爱、光头党肆虐,部分篇目曾发表于《萌芽》;第二部分是为《东方早报》写的专栏,风格陡变,转为一帧帧工业绘图风格的速写,仿佛不带情感的新闻播报员,为我们带来有关过去的讯息。
这部写作于十六年前的作品,曾在2005年以《东香纪》为题出版,绝版已久。此次全文由作者重新修订,加入新文章三篇,图文经重新编排。强烈的时代印记,清贫的留学生活,以至各种孤独、危险、无聊的境况,都被顾湘以坦诚、不遮掩的笔法一一记录下来。
《在俄国》首页:
“在这个国度,书中人物可以相互问这样的问题:为了幸福,我该如何生活?什么叫美好?人为何受苦?人该做什么?” — 盖伊·C·范德海格
南方人物周刊 杨楠 《顾湘:住得很远的人》:
“是俄罗斯教会了顾湘,物质生活可以贫乏,精神世界必须丰饶。
本科毕业前,顾湘手上的稿费攒够了读书的钱——去俄罗斯留学性价比很高,顾湘至今还会这样推荐——顾湘喜欢俄罗斯的一片苍茫,保留着粗粝和原始。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建筑好看,就算天天在建筑里转悠都很划算,顾湘这么想。
她乘火车穿越辽阔的欧亚大陆,山不见山,大海无垠。伏尔加河水一处比一处更蓝,斯大林格勒战役博物馆是她看过的最好看的博物馆之一,她喜欢在图拉跟人问路:请问博物馆怎么走?这博物馆说的是托尔斯泰的宅邸。
那三年没吃没喝还很穷,但顾湘说那三年太快乐了,她体验到人的质地,和生活的可能性。她同俄语老师热烈地说纳博科夫,又突然说起圣彼得堡;她在河边看到一位年长的妇女望着金色的夕阳流泪,妇女同她说,这就是神在世界上的显示,令人感动;她在火车上听到几个陌生人因为讨论哲学迸发出火花,不仅哲学还有社会现状、人生意义,甚至是数学;或者她突然被人问,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怎么看,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对方就说,只有神是值得讨论的。
人是可以这样生活的。在俄国,每个人生活都很简单,都没什么钱,但他们不以为意,就成天琢磨这些,琢磨这些乱七八糟的,没什么用的。”
豆瓣读书读者评论:
“顾湘,一个伶牙俐齿天马行空的女子。92年的时候看《中外少年》,那时候顾湘的字就客串其中。我仰着头,看星星一样看着他们以及他们的文字。后来顾湘说她出书了。直到她出到了第四本,去俄罗斯留学了,又留学回来了,我才在南宁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书店里买了她的这本《东香纪》。并且拖沓着。零碎着。又直到这么一个寒风肆虐人神共愤的天气里。才比较完整地看了些。
懵懂的年纪看顾湘。挣扎着老去的现在也还对顾湘一厢情愿痴心不改。这种坚贞用在古时的爱情。是不是可以让县老爷给奴家立一个牌坊?” — 一只猫生于冬天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很轻松,读完以后才发现这书适合坐在阳光下的草坪上看。灵动的语言,这是我的感受,没有网络文字的阴暗以及华丽的空洞,一切都是很实在的。她喜欢用长句。在安静的教室里跟随着她的笔触,将俄罗斯神游了一把,彩色的画面,大段大段的叙述使人全然忘记自己身处何地。
全书一共十三章,从生活的细节到古老的建筑再到自己在异地的生活,出行俄罗斯的各个城市的见闻以及这个城市的爆炸带来的恐慌,其中穿插着那些可爱的老师们和那些强悍的娘们,称俄罗斯的女人们为娘们,是因为她们真的很强悍,俄罗斯女人最大,出门都是女人比男人安全。
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她写的《孔雀蓝的莫斯科》,《温热的土耳其烤肉》《雅罗斯拉夫尔》。俄罗斯以寒冷著称,天空却是孔雀蓝的颜色,让第一次踏上这片国土的顾小姐为之惊喜,书里彩页整了满满的一页孔雀蓝,非常之漂亮。
土耳其的烤肉经常在街上看到,可是没有顾小姐写的这样让人馋嘴。她们常常坐着有轨电车去吃烤肉,这也是在异地生活的一种乐趣,顺着肉香一直生活,也许可以暂时忘记思乡的愁绪。而雅罗斯拉夫尔,这是全书中为数不多的一整段都是个人情绪的描写,似乎看到很细很细的血管埋藏在冰天雪地之下,太过寒冷和惆怅。
一个在异地求学的女子用她最平和的语言将一路风景全然展开,有趣的是书里有很多有关俄罗斯的小贴士,有兴趣去俄罗斯的人可以从她的小贴士里把握全局,成就一次出行者的快感。” — 燕子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