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丛刊自推出疫情日记连载以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日记覆盖的地域也越来越广。今天刊发的日记来自法兰克福,是获作者授权的原创内容,连载标题中的“全美”也不得不改为“全球”了。谢谢各位作者,请大家持续地将各地最新的状况提供给丛刊,分享出去。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立新,德国法兰克福
午后手记
午后,我去山下的小邮局去取一件快递。
一路上遇到五个半行人,我可以保证,他们全在政府规定的安全距离以外。路是这么空,我的脚步比往日散漫许多。路过大学,路过繁花似雪的野苹果树,慢吞吞地走着,我无来由地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看过的德国电影,没有任何名气的那么一部电影:
一位在城市(好像是慕尼黑)里生活的女士,到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偏僻的角落去度假,入住一个用木头建的小山屋。起初啊,就是一个美好、日常的假日,美丽的阿尔卑斯山风光,新鲜的风和晒不尽的阳光,还有城市人向往的独处,直到要返回城市的那一天。那一天,她开着车顺着盘山公路下山,山野依然如画,但砰地一声,她的车撞上了一面看不见的墙……醒来之后的绝望、崩溃和她的种种破墙尝试,就省去不说了。其中包括返回山屋取来劈柴的斧头,都没有能打破这力场的墙。

她还用了许多天,每日踏遍四周的山野,探寻有无可以出去的缝隙。我要说的是,经过这种种尝试和努力之后,经历了最初的绝望和崩溃之后发生的事。
她在寻找的途中遇到一头奶牛,把它带回山屋;她把山屋内剩余的土豆种到了地里;她砍树、劈柴、打草、采集野苹果、拾取林间坚果,为严冬的到来做准备。然后有一天,一位天使降临了,一头奶牛和一只猫也自个儿投奔而来。大雪随着严冬来了。小小的山屋里,她在桌边缝纫,猫咪在燃着木柴的炉前酣睡,奶牛在屋角反刍,发出轻轻的咀嚼声。

随着一个流浪者的到来,这世外桃源被破坏。后来发生了非常残酷的事情,我没敢看完这电影。但我坚信,有天使来探望的人,她一定会赢,会有一个好的结局。而我要说的是,当一个人落到这样的一个境地时,他需要什么样的品质才能活下去?
你的小世界与外面的世界隔离了。你看得见外面,但你无法到达力场墙的那一面;你呐喊,但没有人能够听见;你攀上最高的树顶,也触不到天空中的边界。环顾四周,大自然静静地存在,好像一切都是正常的。
也许你会想到《鲁滨逊漂流记》。但鲁滨逊的世界里,希望是确定的,总有一天会有一艘船出现。在食人部落带来“星期五”之后,他得救的希望更进一步具体化和确定了。而这被无形无色却可触摸的力场困住的女主角,她的处境区别于鲁滨逊的是,那巨大的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她无从了解与理解这力场从何而来、何以存在、何时消失。她也不是一个科幻爱好者,或者物理学专业人士,那也许还能有助于她理解和接受困境。
空寂的大学园区
回来的路上,我在一棵野苹果树下小憩。风一阵阵的,满树淡粉色的花随风轻舞,有一些花瓣就随风落地了。鸟儿啾啾絮语。这样的时候,病毒离我有多远?我的四周,是不是也存在那力场的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品质来存活下去?
然后我起身继续顺着小路回家。
走在空寂的路上,我又想起邮局间壁的钢琴教室,虽然关闭了,但里面有一个孩子在弹琴。我不知道他弹的是什么曲子,但乐声在空荡荡的空间里流淌,我不由得站下倾听了。
在这个融融春日的午后,我多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个孩子一样,给世界以歌。在此之前,我,胆怯地,给世界以一点文字。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2020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