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这一次的全美疫情日记来自美东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病毒固然可恶,但它至少不搞歧视,不区别对待大城小镇,穷人富人。而危难时刻趁机在国家之间人群之间拉仇恨的人,在这点上还不如病毒。瘟疫疾病是全人类的公敌,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大家一起克服它战胜它。丛刊自推出全美疫情日记以来,海内外朋友们的反应热烈,情绪也复杂。在今天的日记前面特发几则丛刊读者作者互动信息与大家分享。
另外,今天03/24下午获最新消息,哈佛大学校长夫妇确诊被感染。上周哈佛校长Lawrence Bacow在通知学生撤离校园的邮件里说的最后一段话很感人,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并盼望他和夫人早日康复:“没人能预知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们即将面临什么,但是每个人都要懂得COVID-19将考验我们在危机时刻所显示的超脱于自我的善良和慷慨。我们的任务是在这个非我所愿的复杂混沌的时刻,展示自己最好的品格和行为。愿我们与智慧和风度同行。(No one knows what we will face in the weeks ahead, but everyone knows enough to understand that COVID-19 will test our capacities to be kind and generous, and to see beyond ourselves and our own interests. Our task now is to bring the best of who we are and what we do to a world that is more complex and more confused than any of us would like it to be. May we all proceed with wisdom and grace.)”
海外华人多保重—— 赵益民
乔治亚州的情况,有组织从国内团购口罩的,有募捐口罩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的短缺特别令人堪忧 — 王晓红, 亚特兰大
昨天我侄子的High school 发现一起,学校关门之前的,没有症状的;中国城、法拉盛店铺19号开始都关门了,法拉盛那边 还是大概有1/4人不戴口罩,我周三开车去转了一圈… 父亲17号那天上午突然中风走了……,我都回不去……已经火化了…… —— 敏峰,纽约
真的是从知道武汉疫情那一天起,知道了病毒的厉害,就知道有这一天了。我们只能安静而焦虑地等待形势发展。华人们都如此吧。—— Yali,香槟
《丛刊》这几天刊发的日记传递着海内外同胞共同抗疫的信,架起了共同抗疫的桥,牵动着共同抗疫的心,比新闻联播更加可亲可信,和方方日记一样令人期待。《丛刊》正在记录着一件人类前所未有的历史。《丛刊》因此也应当在历史上领有一席之地。抗疫加油,《丛刊》加油 — 杨大春
疫情日记系列:新泽西高地公园
盖蕾, 新泽西高地公园,3月22日,周日
昨天3月21日NEW JERSEY地方长官Murphy签发stay at home的指令,由于COVID-19的影响,非必需品的商店都要关门,居民可以遛狗,买菜,非必要不能出门,禁止一切聚会。随着检测的增加,新泽西的确诊人数已经逼近二千。我们居住的这个方圆不到两英里,人口不足一万五千人的Highland Park小镇,从3月16日报道第一例新冠病例以来,截至今日已经确诊7例。华人家长群已经讨论如何捐赠物资给附近的医护机构和镇上的警局等一线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还在几位热心人的呼吁下成立了一个Highland Park互助群,以防不测。有句话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国打上半场,全球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我想,身在其中体会尤为真切。之前华人家长邻里群里都是交换信息购买口罩等物资往国内寄送,现在又是讨论如何资助身边的医护和一线机构,如何互助保障安全。
我们提前做了些准备,已经闭门不出两周。家中的食物等用品还比较充足,通过家长群售卖蔬菜水果的华人买过两次送货上门的青菜,短缺的生鲜还可以从Costco网站网购。今天外面的太阳太诱人了,午睡后准备跟贾老师(我的老公)带着涵姐和萱宝儿(我们的两个女儿)到我们这栋two-family-house的后院遛一遛。贾老师带着酒精喷壶前方开路下了楼来,街上没有人,路边的车排得整整齐齐,折射着耀眼的光芒。院子里的草和灌木丛开始发出新绿,去年整理的一块菜地一角,韭菜竟长出老高,去年的根逃过寒冬开始展现生机。许是出门的难得,萱宝儿不停地奔跑,沿着十多米见方的院子,竟然也跑出暖暖的感觉。不到十摄氏度的凉意被这奔跑暖出春天的感觉。头顶清澈高远的蓝天,邻家屋角正盛开的紫玉兰,突然飞过来在枝头鸣唱的红鸟,吸引我们久久注目。再艰难的时局,也挡不住春天脚步。
3月15日,周日
新泽西在3月10日出现第一例死亡病例,据报道这人有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等基础病症。天天看新闻,感觉很糟糕。涵姐上周五3月13日开始停课在家,而萱宝儿早在3月6日上上周五因为约了要补种流感疫苗,约了几个地方都没约到,此后因有点感冒,就此呆在家里没去幼儿园。一家人都不出门了,多少安心一些。之前替周围的人们着急,替学校着急,替政府着急,现在周围开始有重视的感觉了,也是好事。昨天萱宝儿在镇子里的好朋友NOORA的生日party,想到至少二三十人的聚会,都替她们家捏了一把汗,临近的镇子刚刚有两个pre-K的小朋友疑似,她们还是要如期举办聚会,又一次感受到华人外其他族裔的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漠视。
难道是我们之前看国内信息过多,紧张过度了?!这分寸不好把握!但特殊时期,小心无大错。家里有幼儿和学习紧张的学子,都是重点保护对象。我要做的就是,关注新闻但要保持平静,每天照常锻炼身体,坚持按时提供营养健康的饮食。周围的三两好友在微信圈里达成默契,每到饭点都发图吆喝,也促使我更加专注一日三餐,最近得空就专研菜谱,看了不少老饭骨,日食记,美食台,下厨房的节目和帖子,也尝试着做了不少好吃的。从早餐的豆浆油条,到涵姐最爱之一的鸡扒饭,饺子云吞四川凉面,葱油饼大盘鸡,各种小炒,还有花卷馒头烤面包炸麻叶,都是纯手工,差点都要学做凉皮了!但因为萱宝儿正是求关注的年纪,还要多陪陪,所以大都还是选一些费时少,容易上手的菜式。这样下去,不需时日,我这大厨成长记就可圈可点了!除了提升厨艺,还得挖空心思地陪孩子玩,做游戏讲故事科学实验翻跟头,文打武斗,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午休晚觉前,我脑子里存的有限的西游记,哆啦A梦,海的女儿十三代讲了个遍,感觉只出不进就要挖空了,开始理解有些妈妈老早担心幼儿园停课了怎么办的难处了。我这里还好,三对一,爸爸和姐姐还能让我抽身做饭打扫,有些妈妈两个三个都是幼儿园阶段,可不要长出三头六臂来才能顺利过关!
3月8日,周日
纽约昨天下午四点宣布紧急状态,感觉病毒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萱宝儿的幼儿园Rutgers Psychology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在罗格斯大学的cook校区,这个校区属于New Brunswick,是在我们镇子西边一河相隔的地方,今天那里有了一个新增病例。家长群里,大家都在商量怎样跟学校倡议停课停学。作为纽约的后花园新泽西,随着纽约形势的严峻,情况会变化很快。我们居住的highlandpark就有很多每天往返纽约工作的人们,虽然目前还没有确诊或者疑似,但这个新冠病毒的长潜伏期和易传染性,不得不让人担忧。都知道我们离纽约很近,老家的亲人们和友人们不断地发来问候,我们也一直在报平安。
贾老师上周快速地去了一趟Costco,很少有人戴口罩,手纸和大米的确有人开始大量购买,Costco不仅没有限购,还降价大量供应,可能是担心引起抢购的恐慌。
从这周开始,中午接涵姐回家午饭,以减少与人集聚接触,早上出门戴上口罩,中午回来酒精喷洒消毒后再换鞋洗手。我们尽可能地做自己能做的。目前学校还没有要停课的消息,校长和老师们还是强调洗手的重要性,不建议戴口罩。涵姐在学校戴口罩还是有些压力的,但她的坚持和勇敢还是挺让人佩服的,不但自我防护尽可能做好,还几次建议校长和老师重视这次疫情。繁忙的功课之余,她还想着制作防护宣传的PPT,主动联系国内亲临抗疫一线的医生亲友请教经验。一家四口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饭时间就成为大家交谈和沟通的好时间,各方信息好的坏的都在这里说一说,贾老师和涵姐关注的比较全面,有时候我都不用看新闻就知道哪些变化在发生。萱宝儿有时候听不懂,就会认真地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每天的午餐会教育作用显著,每次出去萱宝儿都会乖乖地不触碰外面的东西,晒太阳散步回来,也都好好洗手,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唱够两遍生日快乐歌。对啊,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过她的四岁生日了,她还在设想能像去年一样,可以邀请所有的好朋友们一起来吃蛋糕呢!看来我要想办法提前做一做特殊时期简约过生日的心理建设了。